- 精選文章
文章專區
2014-11-01纖維滄桑
539 期
Author 作者
何子樂/前交大應化系教授。
蠶絲西傳歐洲,極受歡迎。1855年,法國養蠶業遭受蠶病肆虐,巴斯德受命找尋對付辦法,與他一起共事的沙東雷伯爵(Hilaire de Chardonnet),事後異想天開,要跳過蠶蟲食吐的步驟,直接把桑葉製成漿汁,再經化學處理,通過小孔壓出細線。1891年,人造絲(rayon,嫘縈)問世。
在光澤、韌性等諸多方面,人造絲不及蠶絲遠甚。根據美國醫師古德費洛(George Emery Goodfellow) 的日記,1881年他在亞利桑那州墓碑鎮看到兩人口角,繼而互相拔槍射擊,一人胸中二彈喪命。古醫師檢查屍體時,正不解一傷口無血的現象,又見到彈孔旁有絲巾一角突出。他拉起絲巾,包裹著一顆彈頭。顯然子彈進體卻沒穿透絲巾,而絲巾更阻止了血液滲出。
廿世紀帶來了聚合物的認識,拓展更似蠶絲的纖維才得到穩定的基礎。美國杜邦公司的卡羅瑟(Wallace Hume Carothers, 1896~1937)領導合成了尼龍,乃是一破天荒事件。1935年,研究工作大致完成,卡羅瑟好像被忽視,後續開發交給工程師,使性格孤僻的卡羅瑟鬱悶難耐。兩年後,在他把專利書寫好不久,就走上自殺一途。
尼龍用途廣泛,製品性能優異,令人讚賞。它具有真絲般質感,又比真絲更耐磨損,尼龍絲襪立即成為女性恩寵。日本輸往美國的蠶絲,因而受到重創。其它如尼龍降落傘,及時在二次世界大戰有所供獻。拜尼龍之賜,豬鬃牙刷不久便完全被淘汰。......【更多內容請閱讀科學月刊第53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