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專區

2018-10-01比爾.蓋茲的新一代核反應器 442 期

Author 作者 門立中/核能研究所退休研究員,主要研究領域為分析化學,核子化學及再生能源技術。

能源企業跨國合作,各取所需


2017年11月《雪梨晨鋒報》(Sydney Morning Herald)報導,美國微軟公司比爾.蓋茲(Bill Gates)所擁有之核能公司泰拉能源(Terra Power)公司與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Chins National Nuclear Corporation, CNNC)簽署一份合作協議書,將一同發展世界第一座可使用現行商業運轉反應爐用過燃料(spent fuel)的新一代核反應爐,並將新研發之行進波反應爐(traveling wave reactor, TWR)提升為商業運轉發電廠。
 
雙方繼2015年簽署合作備忘錄後,再一次擴大合作內容,以在未來20年內建立1150MW(百萬瓦)的第四代核反應爐為目標。此行進波反應爐可將其他核反應爐用過之耗乏燃料(depleted fuel)作再循環使用,不但使用前無須分離其中所含之鈽(plutonium)元素,甚至在不裝填新燃料的前提下可以連續使用40年。
 
泰拉能源聲稱,美國境內現有70萬噸耗乏鈾(depleted uranium)待處理,目前正為深層地盤之處置、再純化取出鈽及分裂產物等後續事宜傷透腦筋。若相關問題持續未得到解決,將衍伸其它全球性問題,尤其世界各國為防止恐怖組織取得鈽以製造核彈所簽署之《核武禁擴條約》(Treaty on the Non-Proliferation of Nuclear Weapons, NPT)也將會失去意義。
 
中國積極與泰拉能源合作的重要原因在於,行進波反應爐每年只需80噸耗乏鈾,不需再處理程序,即可滿足2500萬家庭之用電需求。光是美國境內待消耗的耗乏鈾,就足以供這些家庭用上一輩子,顯見該合作案背後的收益有多可觀。
 

新型反應爐的理論基礎


泰拉能源所使用的行進波反應爐,與第四代核反應論壇所發展的「鈉冷快中子反應爐(sodium-cooled fast reactor, SFR,圖一)」,理論基礎相當接近。據了解,該反應爐使用液態金屬鈉為冷卻劑,將熱帶出爐心並使其降溫,並以鈾作為推動渦輪發電之熱交換劑,將熱傳導給水產生蒸氣。燃料的使用上有天然鈾、乏鈾或輕水式反應爐用過之核燃料(目前均以高放射性廢料為主,並耗用大筆資金、置放於岩盤以深層處理方式操作)等選擇,唯啟動反應器仍需使用濃縮鈾。
 

由於一旦反應開始(即有了足夠的快中子),就可以繼續連鎖反應,因此被認為可省去鈾濃縮程序及高放射性廢料(用過核燃料)之使用,並省下反應爐的運轉經費,這個概念早在1950年代就已被提出。直到1958年,俄羅斯物理學家芬伯格(Saveli Feinberg)提出模型闡述其爐心可自行產出所需之燃料元素,如鈽-239(Pu-239),故又被稱作「產燒合一反應爐(breed and burn reactor)」。行進波反應爐即是利用此一概念,將核裂解反應集中在爐心,再以每年約1厘米的龜速如水波一樣向外擴散,使外圍核燃料裂解;而泰拉能源的設計是讓燃料棒移動、裂解區域不動,故冷卻系統也不需移動,反應爐可持續運轉40~60年且不必添加核燃料。
 

各界意見

危險的可能性


然而,因為鈉的化學活性很高,容易造成管線破裂而洩露,使鈉和空氣中的水分劇烈作用,這也使得美國能源與環境研究機構(Institute for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IEER)於2013年9月刊出專文批評此一構想。此外,過去也曾有類似的案例發生,如1994年起爐的日本文殊號反應爐(Monju Reactor),在隔年即發生鈉管洩漏,關閉至2010年測試仍然失效、停機迄今;法國超級鳳凰反應爐(Superphenix)也於1996年也因類似原因關閉,至今未再投入資金。其他國家的小型實驗爐,均有類似爐心熔毀之狀況,這些反應爐都不如現在商轉的輕水式反應爐成熟,仍需投入資金作材料研發,否則風險太大。
 
由於鈾燃料不需太多處理程序,且可直接使用現有輕水式反應器用過之燃料,避免燃料再處理(nuclear reprocessing)過程中,鈽元素被拿去製作原子武器,反成行進波反應爐的另一亮點。若考慮運轉成本,燃料費用僅占2%左右,佔比不大且相當便宜,至於鈽元素被盜用的問題,是在管理程序上要嚴謹,不是改變原料。
 
泰拉能源聲稱,2022年將建立所謂的「示範爐(demonstration reactor)」,然而因其設計、運轉操作和現在美國核能管制總署(Nuclear Regulation Commission, NRC)發出運轉執照之反應爐全然不同,以美國現有發表數據來看,要在2020年代建立商轉爐是不可能的。要為新型爐重寫管制及審核文件,NRC就需重新成立委員會,獲取足夠的數據及文件,由專家寫成法規和各項導則,並依這些導則訂定危險因子,再作安全評估。因此,光是示範爐所需的設計審定、安全評估與發照時間,就不能如泰拉能源所預期之時程完成,這也是為何其決定在美國境外建立此類爐子。
 

中子劣化狀況難預測


美國阿岡國家實驗室(Argonne National Laboratory)退休核反應物理學史丹佛(George S. Stanford)曾作過計算,行進波反應爐仍需有核燃料再處理廠,以取得起爐原料,且爐運轉仍產生分裂產物存在爐心中,只是延後其核燃料最終處置時間至60年後,用過燃料中仍有鈾及錒系元素,其再循環處理程序並未交待清楚。
 
此外,反應爐中各項元件、組件、管路之材料在快中子撞擊劣化條件下,仍沒有顯示詳細的數據。目前使用的原子爐,核燃料棒不超過6年,而且有多年運轉經驗及真實數據;行進波反應爐要放入30~60年,中子劣化狀況不是現有數據可以推算的。泰拉能源的工程師將數千種材料放入俄國反應爐中作測試,以6年的劣化推估30年後之狀況,恐怕太樂觀了些,更何況鈾-238分裂產物有一部分是氣體,現有資料在6年內可忍受此一壓力,但30年照射後,其壓力就不得而知了。
 

結論


這是一個值得投入人力、物力和財源去探討的議題,如Terra Power聲稱有許多優點;但也要考量材料在長期高通量中子照射下對材料的可能影響。當然,在實驗之初多方考量,提出足夠有說服力的數據,於執行過程中不斷修正,再找出一種新能源,對世界極端氣候變遷就有很大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