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專區

2015-01-01從昆蟲小博士到昆蟲學博士 法布爾在臺灣 541 期

Author 作者 楊正澤/任教中興大學昆蟲學系。
根據各方專家的推估,臺灣物種數量約佔全球物種的1/10~1/15,已知物種超過3萬6千種,其中昆蟲就佔1/2以上的比例。不過你可能沒想過,這些物種數目是個累積的數字,估計昆蟲種類數可是一門大學問。

臺灣昆蟲種類繁多,遇見昆蟲並不難,但昆蟲學的教育卻還有待加強。本文將以直翅目為例,由昆蟲系統分類、生物多樣性,以及昆蟲相所反映出的生態,啟發現代法布爾探索臺灣自然。


如果你知道臺灣昆蟲種類的數目,與法國相較之下,你會訝異我們的昆蟲多樣性與昆蟲教育的普及和素養的落差。

在日本分類學者為臺灣留下的分類學及農業害蟲的研究基礎之下,我們對於認識昆蟲陷入了迷思,造就許多昆蟲小博士;他們強記著認識的昆蟲、朗朗上口的冷知識,善於表現,實際上卻與昆蟲保持距離。例如在大學教室裡,老師主持著對抗賽,發問這是什麼昆蟲?而學生拼命地以所知搶答。雖然引起學生興趣,激起學習動機,熱衷於回答;但彼此卻忘了,這樣的學習方式,有時條件不足,無法由圖片或片紙隻字理解;甚至答案不只一個,或許你的答案,比制式的題庫解答更完整、更合理。

昆蟲學教育

「北極熊為什麼不吃企鵝?」1997年,我在大英博物館進行訪問研究一週,有天下午茶時,有位博士問我;他一邊吃著雙份糖霜的鬆蛋糕,一派輕鬆。等我回答說,牠們根本不生活在一起,如何會成問題呢?他突然很正式地說,很少人能這麼快就跳出問題的圈套。

對科學教育而言,強記科學知識是學習問題產生的開端;而缺乏學習所需擁有的好奇心,更是近來教育需要關注的重要問題。學習者不善於發問,在不疑處有疑、解決問題;培養出許多金頭腦,以昆蟲認識當作競賽,但卻忽略產生疑問後,尋求答案及證明事實的堅持;問題一旦成立就有答案,這樣對嗎?況且如同剛才的北極熊問題,如果問題不合理,那麼還需要繼續討論嗎? ……
【更多內容請閱讀科學月刊第54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