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專區

2018-10-01改良電子顯微鏡 展示量子世界不可思議的細節 442 期

Author 作者 編輯部
【本刊訊】研究用設備不斷推陳出新,穿透式電子顯微鏡(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的發明令人讚嘆不已,科學家除可透過其發射的電子束看到許多型態的病毒,也可拿來觀察核糖體(ribosomes)或粒線體(mitochondria)等細胞,甚至還能看到單一的原子。然而,近期一刊登於Nature的研究提出一款新型顯微鏡,全新功能首度解鎖!康乃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物理學家穆勒(David Muller)形容這個「超展開」就有點像上一秒大家還在坐雙翼機,下一秒卻已在搭乘噴射客機了。
 
這台顯微鏡的第一項重大突破,就是產生迄今為止解析度最高的圖像,即利用特殊鏡頭讓電子束有更好的聚焦效果,有點像為顯微鏡戴上「眼鏡」。此外,研究團隊還開發了一種「超感相機(super-sensitive camera)」,其能快速定位單一原子,如研究中展示的鉬–硫原子鍵結圖像(意即該圖層僅2個原子厚),甚至還能辨識化學鍵長度一半——0.4埃(Å,長度計量單位)的距離,連材料在重複樣式下缺少硫原子所產生的間隙也一覽無遺。
 
超感相機讓人們能看見以前無法輕易看到的東西,穆勒聲稱,從事該領域的許多人也都希望自己的設備能裝上它。高解析度的圖像仰賴較短的波長,就好比越細的針可以刺出更細緻的圖案;由於因量子力學產生的波狀特性,使電子的波長較可見光短上1000倍,其放大圖像的效果也更好,即使對電子而言近乎透明的材料,如鋰這種較輕的原子,也能利用這項技術成像,協助科學家改善鋰電池的原子細節。此外,反映材料內部的電場與磁場也成了新式鏡頭的另一賣點,俄勒岡大學(University of Oregon)物理系研究生亞辛(Fehmi Yasin)表示,該技術能從電子中挑出更多訊息。
 
針對比細菌小的奈米粒子進行研究,加州大學物理學家史考特(Mary Scott)同樣也受惠於這項新發明。2017年時,史考特與其研究團隊嘗試在銀和鉑的奈米粒子中,繪製2萬3千個原子的確切位置,以了解單一原子對材料特性(如強度、導電性等)的影響;然而,如今有了這款穿透式電子顯微鏡,模型構建與材料特性檢測將不再需要經歷這種艱辛的過程。史考特表示,除了材料本身的研究,該實驗的最終目是打造原子版的「樂高積木」,好讓人們能隨心所欲製造新穎的材料。原子的組成與結構若稍有改變,便會影響材料的功能,史考特認為新式顯微鏡能協助他們了解原子相繫的原因與機制,進而讓材料重塑的理想被實現。
 
新聞來源
Sophia Chen, New microscope shows the quantum world in crazy detail, WIRED, https://bit.ly/2DmtwNw,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