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專區

2015-02-011%的衝刺 臺灣木材的自給不足 542 期

Author 作者 邱祈榮/臺大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副教授。專長森林經營,推動森林驗證及合作社,尋求環境、經濟與社會三贏木材生產模式,為地球森林資源保育努力。
有山的地方就有樹,臺灣是個多山、多樹的島嶼,可是卻大量進口低價的林產品,使得木材自給率低於1%,更讓國內林產工業萎縮不振。這百分之一,究竟是無法達成的目標,或者只差那麼臨門一腳……
 
臺灣林木資源生產活動於1970年代末期,隨著臺灣經濟發展與環保意識的高張,森林伐採的數量逐年減少,也讓以伐木維持機關運作的林務局虧損累累。於1980年代末期,更有天然林禁伐的呼籲。終至1989年,政府回應民間環保人士訴求,以行政命令宣布全面禁伐天然林。此項禁令的頒佈,不但禁止了天然林的伐採,也造成人工林伐採的萎縮。讓伐採量自1990年開始迅速減少,每年只維持在少量伐採的情形,但也使得森林資源得以逐漸恢復生長。
 
臺灣林木資源之生產歷經20年的生產低潮,但國內對於林木產品的需求並未減少;因此長期大量進口林木產品使用,讓國內木材自給率長年低於1%,間接造成非法伐採林木產品之進口,早已不見容於國際社會。同時,隨著全世界對於林木產品之重視,以及為減少毀林而推動的「減少濫伐及森林退化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Reduce Emission from Deforestation and Degradation,REDD)政策,已逐漸獲得大眾的認同。因此在可預見的未來,全世界對於林木資源供給短少、價格上揚,已是可預知的,這使得各國無不加緊腳步提早因應。但反觀國內,對於國內林木資源的生產規劃不足,且成效有限。

林木資源生產環境

為了探討臺灣林木資源永續生產的可行性,需要先掌握林木資源生產環境的需求與供給。

關於森林

林業
所有與森林和經營相關事務的總稱。而所有與林業相關之科學研究則屬於林學。

輪伐期
指同一地上所生長的林木,被連續砍伐兩次之間所相隔的時間。為了實現森林的永續利用,這是週期的概念,表示採伐、更新、再採伐、再更新的過程。會依據目標、樹種等差異而定。

森林蓄積量

指一定森林面積上,現存各種生長的林木樹幹材積總量,以立方米(m3)為計算單位。它能反映一個地區森林資源規模的指標。「蓄積量」一詞只限於尚未採伐的森林,有繼續生長和不斷蓄積之意。

永續森林經營

指在培育和利用森林、保育森林景緻時,應注意其生產力和更新潛力,予以保持而不傷害生態系。

林齡

林分(指與周圍有明顯區別的一片森林,是森林植物群落的實體)的平均年齡,自建造開始直到結算日為止,依年數計算的時間範圍。

林產物
來自森林經營,可供消費之主、副產品,包括木材、樹枝葉、草類、動物、岩石、土壤及水等。……【更多內容請閱讀科學月刊第54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