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專區

2020-08-15唐獎生技醫藥獎 研究細胞激素機轉為自體免疫疾病、COVID-19患者帶來曙光 464 期

Author 作者 趙軒翎/本刊副總編輯。
今(2020)年唐獎將生技醫藥獎頒給研究細胞激素的迪納雷羅(Charles Dinarello)、費爾德曼(Marc Feldmann)以及岸本忠三(Tadamitsu Kishimoto)。他們分別研究「腫瘤壞死因子(TNF-α)、介白素-1(IL-1)及介白素-6(IL-6)在免疫反應中的作用機轉。因為他們的研究開發出許多生物製劑,對許多自體免疫疾病患者,甚至是現在面臨細胞激素風暴的COVID-19患者,有許多幫助。
 
造成關節紅腫疼痛的類風濕性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曾經是一直困擾著醫生與研究人員的疾病,它不只影響關節,更有可能會影響到全身不同的器官與部位。後來的研究,發現了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原本身體用來抵禦外敵的免疫細胞出了差錯,反而回頭來攻擊自己。在類風濕性關節炎中,免疫細胞中的T細胞會刺激巨噬細胞(macrophage)分泌大量細胞激素,特別在關節處累積、引發發炎反應,原本健康的關節因為持續的發炎反應而損傷。例如使原本能分泌關節潤滑液的滑膜(synovial cell)發炎、變厚,甚至逐步往周遭的軟骨和硬骨侵襲,因此導致病患關節腫痛、難以正常活動。
 
這次獲得唐獎生技醫藥獎的三位科學家,所做的研究均與引發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細胞激素息息相關。

費爾德曼:抑制TNF-α減緩發炎

在英國牛津大學任教的費爾德曼與研究團隊,先發現了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的關節發炎處,聚集了許多細胞激素,其中以TNF-α這種促進發炎的細胞激素為主。並且以此進一步提出,假如可以抑制TNF-α的分泌,或許就能減緩或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想法。費爾德曼透過小鼠實驗發現,利用抗體與TNF-α結合,藉此能中和的TNF-α的作用,讓它沒辦法再繼續傳遞訊息給下游的趨化激素(chemokine)或發炎介質,就能緩解小鼠身上的發炎反應。

從1992年開始,費爾德曼與嬌生(Johnson and Johnson)的子公司Centocor合作進行TNF-α抗體infliximab的臨床試驗。他們發現接受臨床試驗的病患,體內的發炎介質的分泌量下降,能夠有效改善患者關節腫脹疼痛,以及早上起床關節僵硬的症狀。而且這樣的治療方式能快速看到效果,也能儘速改善患者的生活。

infliximab抗體後來以「Remicade」為藥物商品名,在1998年起陸續於美國、歐洲獲得批准,開始用於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在內的多種免疫疾病。

 
英國牛津大學教授費爾德曼(Marc Feldmann)發現TNF-α是類風濕性關節炎中,關鍵的促發炎細胞激素,開創性發現用抗體抑制TNF-α可以成功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唐獎基金會提供)

迪納雷羅:從發燒反應發現IL-1

美國科羅拉多大學醫學教授迪納雷羅則是專注在另外一個細胞激素IL-1。最初他在尋找引起發燒反應的物質,當時被稱為「內生性熱源蛋白質(endogenous pyrogen)」。他在1977年時,透過觀察其中一種白血球「單核球(monocyte)」消滅細菌的過程,他找到了一種由單核球釋放出來的蛋白質,並將它純化出來。這個蛋白質就是後來所說的IL-1細胞激素的其中一個成員,IL-1β。
 
然而,自此之後許多科學家也陸續對此有些研究,但也有不少質疑的聲浪,包括質疑這樣一個蛋白質怎麼可能是發炎反應的關鍵,或是認為迪納雷羅或許沒有真的純化出該蛋白質,而是仍有其他物質混雜其中。
 
這些疑慮在生物技術的發展下,也一一被破解。因為分子生物學技術的發展,讓生物學家能夠操作基因。迪納雷羅團隊試著把IL-1的基因放入細菌裡,讓細菌幫忙做出IL-1的蛋白質,在這個狀況下能夠避免純化過程的汙染。因此迪納雷羅在1984年不僅證實了當年發現的IL-1確實是調控免疫與發炎反應的細胞激素,不僅是發燒的關鍵調控因子,也與許多發炎性疾病有關。另外也知道IL-1不只有一種型態,而是有IL-1α和IL-1β兩種。
 
迪納雷羅與團隊的研究成果,帶動了其他科學家對於IL-1的探究,也催生了許多以抑制IL-1為目標的治療方式。其中,科學家發現IL-1Ra就是其中一個IL-1受體拮抗因子,IL-1Ra會與IL-1α和IL-1β競爭與受體結合,阻止它們啟動下面的促發炎反應,因此減緩發炎現象。經過重組的IL-1Ra也被開發成藥物,用於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與其他免疫疾病。


美國科羅拉多大學醫學教授迪納雷羅(Charles Dinarello)發現並選殖出關鍵的發燒與發炎機制調控者IL-1β,進而催生各種以IL-1為標的之治療新方向。(唐獎基金會提供)

岸本忠三:抑制IL-6阻礙抗體大量生成

唐獎的第三位得主是來自日本大阪大學的岸本忠三,他所研究的標的與迪納雷羅一樣都是介白素(interleukin, IL)的成員。岸本忠三從仍是醫學生時,就對於免疫反應深深著迷,也成為他一生追尋、探究的目標。

最初他在研究免疫系統中,負責製造抗體的B細胞。免疫系統中,每個B細胞帶著不同的抗體,用來辨識入侵身體的不同病菌、微生物等,藉此啟動專一性的免疫反應。然而岸本忠三與研究團隊發現,B細胞除了需要透過表面抗體辨識,同時也需要輔助T細胞釋出的訊號雙重刺激,才能促使B細胞開始大量生產正確的抗體,準確對付入侵者。然而這個過程中,需要各種因子(factor)協助傳遞訊息,這也成為岸本研究的重要標的。

1970年代晚期到1980年代初期,正是分子生物學開始興起之時,如前面提到的另一位唐獎得主迪納雷羅就開始嘗試用基因層次,去探討免疫系統中複雜卻迷人的各種因子。不過醫師訓練出身的岸本,因為不熟悉分子生物學的技術,卻又希望能自己能選殖出這些因子的DNA。正好,分子生物學家平野俊夫(Toshio Hirano)在此時加入了岸本忠三的團隊。在兩人的合作之下,1986年他們選殖出了細胞激素IL-6的基因,也開始更著力研究IL-6的功能。

他們發現,IL-6大量出現在良性的心臟黏液瘤(myxoma)組織中,而這類的患者也會出現跟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相似的症狀,包括關節疼痛與發燒。這個觀察讓他們懷疑IL-6可能與發炎反應以及自體免疫疾病相關,進而深入去研究。他們發現不管是類風濕性關節炎,或是一種淋巴結異常腫大的「Castleman氏疾病( Castleman’s disease)」患者身上,都能觀察到IL-6大增的狀況。他們也以此發現,研究出IL-6受體拮抗劑,阻擋IL-6開啟的發炎反應,在兩種疾病的患者身上看到顯著的成效。也因此岸本忠三和平野俊夫在2009年共同獲得了瑞典皇家科學院克拉福德講(Crafoord Prize)。



日本大阪大學教授岸本忠三(Tadamitsu Kishimoto)發現與選殖出IL-6及其受體,並製作抑制性的抗體,一路從基礎研究推進到臨床應用。(唐獎基金會提供)

COVID-19細胞激素風暴治療希望

在COVID-19肆虐之時,三人過往的研究成果,也成為現在治療患者的一絲希望。許多COVID-19患者在感染病毒之後,身體為了對抗病毒入侵,會產生大量的細胞激素來藉此引發免疫反應與病毒對戰。然而,大量的細胞激素就像驍勇善戰的軍隊,在良好控制下能夠對抗外敵,在失控時卻也有可能誤傷自己人,害到無辜的自身細胞。這個狀況就是所謂的「細胞激素風暴」,免疫系統作用時不只攻擊入侵病菌,更導致自己的器官組織受損,導致嚴重的病發症,也可能因此喪命。

迪納雷羅、費爾德曼和岸本忠三在細胞激素上的研究,開啟了抑制發炎反應的生物製劑的開發,而這些藥物能夠降低細胞激素的活性,讓發炎反應獲得有效的控制。此外,這些藥物也有部分被證實,能有效減緩COVID-19所造成的細胞激素風暴,為目前仍無有效藥物與疫苗的新型冠狀病毒疾病,提供一線救治的可能。

延伸閱讀
1. The Crafoord Prize 2009.
2. Charles A. Dinarello, Overview of the IL ‐1 family in innate inflammation and acquired immunity, Immunological Reviews, vol.281(1): 8-27,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