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專區

2015-06-01幾何光學三條線? 546 期

Author 作者 邱韻如/長庚大學通識中心副教授,任教普通物理及普物實驗,長期關注中學物理教學。

成像三條線

一般課本上所講的透鏡成像實驗,大多是以蠟燭為物體,移動屏幕來找像的位置(圖一)。在實際教學現場,則大多跳過實驗操作,直接在黑板進行「三條線作圖」與題目演練。在這個實驗裡,有許多問題可以提出來與學生討論:

(1)這三條線是光線嗎?還是只是找像的輔助線?
(2)若把蠟燭改為不會發光的鉛筆,還能成像嗎?
(3)實像虛像怎麼分?
(4)若是把透鏡遮掉一半,所成的像會有什麼改變?

圖一:教科書中常見的透鏡成像實驗裝置圖。

三條線不是繪圖的輔助線

有不少教科書的畫法和圖二類似,將三條線用不同顏色標示,看起來還真像是繪圖的「輔助線」而非真實的光線。但這三條線確確實實是光線,在此用不同顏色來標示,其實並不妥當。甚至,物體和像用不同顏色,也不恰當。
 
圖二:教科書中常見的透鏡成像作圖。
建議應該畫出很多條線(圖三),並引導學生理解常見的「三條線」只是這許多條光線裡的其中三條。
 
 圖三:每個物點都會發出許多條光線,其中的三條剛好可以決定像的位置。

課本在教成像時,有時用的是會發出光的蠟燭,有時則非發光物體,怎會有光線從非發光體(例如鉛筆)發出?

可以從鉛筆畫出光線,其實和月亮為什麼會亮是同樣的原因。大多數的學生都知道月光是反射自太陽光,但在他們說出這個標準答案時,通常不會同時想到月球表面是凹凸不平的。由此還可進一步追問,用燈光照一顆凹凸不平的石頭,能看到石頭發亮嗎?或者,太空中的地球會亮嗎?


在討論上述幾個問題之前,先來看看幾何光學的發展。我們現今採用的幾何光學,大都是依循克卜勒(Kepler, 1571~1639)的觀念,他在幾何光學所掀起的變革,並不下於萬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學或微積分在數學中所掀起的變革。......【更多內容請閱讀科學月刊第54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