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專區

2015-08-01萃取古代生物DNA 548 期

Author 作者 程樹德/臺大理學士,哈佛大學哲學博士,任教於陽明大學,長久致力於科學及醫療衛生的知識普及。
今年六月首映的美國電影《侏羅紀世界》,由於其在世界各地陸續推出,總票房收入,當月底就已經超過了十億美元,打破很多首映的記錄,該算是既轟動又暢銷了,但就是吸引不了我這位資深青年,其原因何在?首先,我長久以來就厭惡好萊塢影片常見的絢麗、吵雜、誇張、血腥、暴力及政治宣傳,其次,總感覺,與其耽溺於虛幻的世界,真實世界卻更為悲慘、更為奇妙,了解它改造它,都還來不及呢!哪有閒情逸致走入電影院!或許這是我理工男的偏見吧!
 
但回想過去二十多年所見過寥寥幾部電影,對這系列的首部《侏羅紀公園》卻依然歷歷在目,當時我的研究生們也很瘋迷這片子,把它的廣告海報貼在實驗室各處,而它所以能吸引理工男,就是那絕妙的點子吧!

科幻小說的絕妙安排

想要讓恐龍重現,先要取得它的遺傳物質(即DNA),但DNA在水中,會漸漸水解掉,變成越來越短的聚核苷酸,而恐龍骨頭就是沉積在水底泥沙很久,經過礦化後,所變成的化石,其中的DNA恐怕早就水解完畢了,如何得到長條的DNA呢?這小說《侏羅紀公園》的原作者克萊頓(John Michael Crichton)學識很豐富,知道松樹分泌的樹脂常包裹小動物,如蜜蜂蚊子等,這些松香若掉入水中,日久變成沉積岩,就是珍貴的琥珀化石,在波羅的海沿岸、印度及中美洲的多明尼加等地,常有這種化石被挖出來,並以高價出售給收藏者。
 
所以哈佛才子克萊頓醞釀了一個點子,侏羅紀的蚊子吸了恐龍血後,立刻就陷入松香池裡,最後變成化石,而恐龍血內的DNA也較完整地被儲存在琥珀內,然後一位研究生取出琥珀中的蚊子腹內完整的恐龍DNA,用它來取代當今爬蟲類(例如大鱷魚)卵內的DNA,由這恐龍遺傳物質,指導鱷魚卵的發育過程,讓恐龍重現於滅絕了六千六百萬年後的今天。
 

封埋住蚊子的琥珀化石。
 
即使用現有的技術,來評估這一九九零年的主意,也覺得這仍然是天方夜譚,例如蚊子體表及腹內,當有許多種細菌,會有水解酵素來降解DNA,已經斷成千千萬萬片段的聚核苷酸,怎樣準確縫合成原貌?而且卵的發育早期,是由母體DNA所編碼製造的蛋白質來指導的,這群鱷魚的蛋白質與恐龍DNA,已分歧演化了至少兩億五千萬年,它們能精確配合,演奏出發育這齣大戲嗎?讓我們想像一下,一位漁獵時代的樂師,懵懵懂懂初次步上當代樂團的指揮台,就能一舉成功地指揮《黃河交響曲》嗎? ……【更多內容請閱讀科學月刊第54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