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選文章
文章專區
2015-09-01在「翻轉」熱潮下當前物理教學的因應與反思
549 期
Author 作者
張仁壽/任教於國立基隆女中。臺灣師大物理系畢,自1983年起任教於基隆女中迄今。期間曾於清華與海大研究所進修,研究主題為課程設計。現任物理學科中心課程組種子教師。
學生在學習十二年國教自然科學的過程中,教師應培養他們對自然科學的學習興趣,成為主動的學習者,以達成「自發」的理念;學生在參與自然科學探究與實作過程中,應積極與他人及環境互動,並能廣泛的運用各種工具達到有效的溝通,以達成「互動」的理念;學生透過自然科學學習欣賞大自然之美,善用並珍惜自然資源,以達成「共好」的理念。
十二年國教自然科學核心素養的重要目標為培養學生在面對問題時擁有科學思辨的能力,能解答生活中的疑惑、進而解決問題。為達成此目標,擬定自然科學核心素養的內涵包含三點:一、提供學生探究學習、問題解決的機會並養成相關知能的「探究能力」;二、養成應用科學思考與探究的習慣及瞭解科學知識產生方式的「科學的態度與本質」;三、學生學習科學知識的「核心概念」。藉由此三大內涵的實踐,完成全人發展的科學素養培育。
教師如何面對十二年國教科學課程挑戰,我的答案是「翻轉」教學。面對這一股教學改革的新浪潮,在此以這兩年的觀察與實證,提出幾點想法與大家分享。
「翻轉」教學
翻轉教學是一種新的教學模式,2007年起源於美國,先由學生在家中看老師或其他人準備的課程內容,到學校時,學生和老師一起完成作業,並且討論問題。由於學生及老師的角色對調,學生在家學習,完成作業的方式也和傳統教學不同,因此稱為「翻轉教學」。其教學邏輯就是讓老師能在與學生面對面的學習環境中(課堂時間),可以真正進行雙向溝通的教學活動。然而,以上僅說明了翻轉的方式及緣由,更重要的是此方法的教學理念及教學設計也隨之改變,其核心精神是將學習的責任回歸到學生身上,老師原來主導的角色則轉為提供學習的引領及協助。
教師們帶動了「翻轉」熱潮
2014年1月25日在臺大共同舉辦的臺灣中小學「翻轉教室工作坊」上帶動了熱潮。雖然翻轉教室不算是一個新的名詞,但確定的是從2014年1月25日以後,葉丙成、張輝誠、鄭漢文、鍾昌宏、孫譽真、藍偉瑩、顏美雯、施信源、王政忠、林幸慧、楊貽雯⋯⋯等老師,開始在臺灣的每一個角落點起了翻轉教育的火種,而這一系列行動所帶來的討論、報導與激起的漣漪,可謂臺灣真正翻轉教育的元年。......【更多內容請閱讀科學月刊第54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