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欄
文章專區
2020-06-29吃胃藥顧胃? 從胃酸與酸鹼中和談起
607 期
Author 作者
法米藥學教育、余博雯
隨著現代人生活壓力及飲食習慣改變,胃食道逆流(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GERD)及消化性潰瘍(peptic ulcer disease, PUD)越來越普及,腸胃不適更成為現代人常見的病痛之一。當肚子感覺不適時,胃藥就成為最佳良伴。相信讀者或多或少在生活中都有接觸過,對胃藥一定不陌生。不過,你∕妳是否想過或好奇這些藥物是如何作用的?
認識胃與胃酸
在談胃藥作用之前,不得不先提及胃和其中的主要消化液──胃酸。胃是人體內消化系統的一部分,主要為貯藏和消化食物。它在人體中約位於左上腹,上接食道,下接十二指腸。當人體吸收食物後,它能將大塊食物研磨成小塊,並將大分子降解成較小的分子,以便進一步吸收。
而胃酸,則是充斥在胃中、幫助食物分解和消化的消化液,主要成分為鹽酸與少部分的氯化鉀(potassium chloride,KCl)和氯化鈉(sodium chloride,NaCl),可以幫助人類消化蛋白質並吸收鈣、鐵、維生素B12(Vitamin B12) 及抑制細菌生長與預防腸道感染。而胃酸的分泌就是透過壁細胞(parietal cells), 由胃腺排出。另外, 組織胺(histamine)、胃泌素(gastrin)與乙醯膽鹼(acetylcholine, ACh,分子式 CH3COOCH2CH2N+(CH3)3)都會刺激壁細胞分泌胃酸。而這些的胃酸,也是胃內的pH值環境始終保持在小於3 的原因。
說明胃藥的功效之前,首先得了解為什麼會胃痛,才能對症下藥。身體會產生痛覺,常是因為組織受到傷害或發炎所導致,胃痛也是一樣的概念。人們可能因為長期酗酒、抽菸、處在壓力大、作息不正常環境,或是在飲食上的習慣不佳、吃到過敏、刺激性的食物或藥物,例如咖啡、辣椒或阿斯匹靈等。另外還有病毒與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等因素,刺激壁細胞分泌過多的胃酸,使胃黏膜容易受傷、發炎,造成潰瘍,引起胃痛。
胃藥如何在人體中作用?
在了解胃中環境後,現在就來談談胃藥與它的功效。所謂的胃藥,其實只是一種通稱,而根據不同的機轉及功效,能夠簡單分成三類:中和胃酸、減少胃酸分泌及保護胃黏膜。
一、中和胃酸
1. 制酸劑(antacids)
這是一般大眾最熟悉也常使用的胃藥,通常為弱鹼性,常見為碳酸氫鈉(sodium bicarbonate,NaHCO3)、氫氧化鋁(aluminium hydroxide,Al(OH)3)、氧化鎂(magnesium oxide,MgO) 及碳酸鈣(calcium carbonate,CaCO3)等,可以藉由中和胃酸,減少胃酸對胃黏膜的侵蝕。但是無法治療消化性潰瘍,特色是服用後可以及時緩解症狀但是時效短,一般建議每餐飯後一小時或腸胃不適時使用。
一般來說,大部分的制酸劑胃藥,孕婦及哺乳婦女都可以服用,除了含有碳酸氫鈉和三矽酸鎂(dimagnesium dioxido -bis [(oxido -oxosilyl)oxy]silane ,Mg2Si3O8‧5H2O) 成分的制酸劑。至於服用後的不良反應, 含鎂的制酸劑可能會出現腹瀉、高血鎂(hypermagnesemia,通常出現在腎衰竭病人),含鋁的制酸劑可能會出現便秘的情況,所以市售產品有時會將兩者結合或搭配使用。另外,碳酸氫鈉與胃酸反應會產生二氧化碳造成脹氣與打嗝。不僅如此,市面上的制酸劑有些也會添加保護黏膜或局部麻醉的成分,若服用這兩種類型胃藥會建議飯前使用,若是含有局部麻醉的成分則不建議咬碎,可能會造成口腔麻木感。
二、減少胃酸分泌
1.H2受體拮抗劑(H2-receptor antagonists)
這類藥物需要醫師處方才可以使用,常見為西米替丁(cimetidine)、啡莫替定(famotidine)與雷尼替丁(ranitidine),主要抑制壁細胞的H2受體,減少胃酸分泌及胃蛋白酶產生,用於治療消化性潰瘍和胃食道逆流。藥物作用比制酸劑慢,但是持續時間較長,通常都為飯前使用。這類藥物不能跟制酸劑一起服用,會降低10~20%的吸收量,建議要間隔1~2小時。這類藥物比較不會引起嚴重不良反應,不過長期服用的病患需要補充維生素B12,針對懷孕或哺乳的婦女,這類藥物是可以使用的,首選為西米替丁和雷尼替丁。但是,西米替丁會抑制肝臟代謝酵素,所以有服用心血管藥物如華法林(warfarin)、氯吡格雷(clopidogrel)或抗癲癇用藥如苯妥英(phenytoin)時,須跟醫師說明正在使用這類胃藥,方便醫師做藥物上的調整。
2. 氫離子幫浦抑制劑(proton-pump inhibitors, PPIs)
這類藥物是目前最廣泛使用的處方藥物,常見為奧美拉唑(omeprazole)、蘭索拉唑(lansoprazole)與埃索美拉唑(esomeprazole)。作用機制為利用不可逆的抑制氫∕鉀離子ATP 酶(H+/K+-ATPase),使整個系統受到阻斷,氫離子幫浦無法將氫離子分泌到胃內腔,導致壁細胞無法產生胃酸,用於治療消化性潰瘍與胃食道逆流。
此類藥物要吃完整個療程,不像制酸劑可以有需求再吃。不過,因為會受到食物及生物分泌的影響,一般建議早餐前1小時空腹服用。另外,這類藥物在酸性環境下不安定,通常會被製成腸溶劑型,所以不建議磨粉,如果需要管灌餵食或無法吞服,可以諮詢醫師或藥師意見。常見不良反應包含頭痛、疲倦、便秘或腹瀉等,長期使用的患者需補充鈣、鐵和維生素B12。需要注意的是,這類藥物會跟某些藥物競爭肝臟代謝酵素,可能會影響藥品的代謝與活性。如果有服用抗血小板藥物如氯吡格雷(clopidogrel),需告知醫師。另外,PPI 藥物會改變胃內的酸鹼值影響某些藥物在腸胃的吸收,如地高辛(digoxin),併用時要注意兩者交互作用。
三、保護胃黏膜
1. 斯克拉非(sucralfate)
此藥物是硫酸多醣、十硫蔗糖與氫氧化鋁的複方製劑,能在潰瘍面形成保護黏膜,藉以幫助傷口癒合,可以用來預防急性、化學引起的胃黏膜損傷,治療慢性潰瘍。一般服用方式為餐前使用,要注意服用此藥需要跟其他藥物間隔2小時,以免影響其他藥物吸收。最常見的不良反應為便祕,由於此藥主要藉由形成保護膜來幫助傷口癒合,吸收率低,所以懷孕及哺乳婦女可服用。
2. 前列腺素藥物(prostaglandin analogs)
米索前列醇(misoprostol)是前列腺素E1(prostaglandin E1, PGE1)類似物,比較特別的是具有減少胃酸分泌與保護胃黏膜的兩種特質,可用來預防非類固醇消炎藥引起的胃潰瘍。常見不良反應為腹痛、腹瀉或抽筋,然而此藥物也會用於催產,所以懷孕期間不建議使用。
3. 鉍化合物
常用的鉍化合物為檸檬酸鉍(bismuth subcitrate)與次水楊酸鉍(bismuth subsalicylate),可以跟潰瘍部位蛋白質結合,覆蓋在潰瘍表面,隔離胃酸與黏膜,並且會促進前列腺素和黏液分泌,加強抗潰瘍效果。這類藥物常與抗生素併用治療幽門螺旋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引起的消化性潰瘍,服用這類藥物會出現糞便變黑的情況,停藥後就會恢復,不用太過緊張。
吃藥搭配胃藥才不傷胃?
常聽說吃藥就要配胃藥不然會傷胃,但是其實這個說法不一定正確。一般沒有任何腸胃疾病的人,吃藥的時候是不需服用胃藥,但是如果碰到容易傷胃的藥物像是阿斯匹靈(aspirin)、非類固醇消炎藥和類固醇等情況,除了使用胃藥,可以優先考慮隨餐或餐後吞服來減少藥物本身對腸胃的刺激性。如果是腸胃有問題的病人可以在諮詢醫師或藥師意見後,再服用胃藥。
雖然服用胃藥可以保護胃部,但是濫用胃藥會使得胃內酸鹼值上升,影響殺菌功能,增加腸胃感染風險。此外,不當使用可能會產生一些不良反應或使藥物產生交互作用,像是部分抗生素,如四環黴素(tetracycline)和氟奎諾酮類(fluroquinolone)藥物等,與鐵劑和制酸劑中的金屬離子會產生螯合,導致藥品失去療效。所以,使用這些藥物需要間隔2 小時以上。
除了胃藥,還有更多照顧胃的方法⋯⋯
除了在腸胃不適時服用胃藥,平時的腸胃保健也很重要。在平常攝取食物上,雖然常聽說吃富含黏液、果膠等食物可以保護胃黏膜,然而,基本上任何食物吃多了,對於胃都是一種負擔。所以,只要保持正常飲食、適當運動、戒除抽菸的習慣,並少食用刺激性物質,如咖啡、酒、辛辣物與甜食等,就比較不會傷害胃。如果真的因為某些因素造成腸胃不適,在醫師或藥師建議下可以短期使用制酸劑,自行用藥來緩解症狀可能會掩蓋嚴重問題,不可不慎。
延伸閱讀
1. Maton, P.N. and Burton, M.E., Antacids Revisited, Drugs, Vol. 57: 855–870, 1999.
2. Derek Waller and Anthony Sampson, Medical Pharmacology and Therapeutics (Fifth Edition), Elsevier,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