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專區

2016-05-01留住永恆的美麗—水晶膠標本製作與應用 557 期

Author 作者 陳志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物學系碩士,擅長製作動植物標本。中華民國貝類學會理事、科學教室老師、生態解說員。
在生物學研究中,為了研究需要,有許多生物被帶回實驗室中,但不論是植物或動物,常會在研究過程中死亡。為了使研究可以永久保存,常會將帶回實驗室的生物做成標本。依據不同的生物,會分別做成不同的標本,如乾燥標本、浸製標本、玻片標本、葉脈標本⋯⋯等,而水晶膠標本則屬於包埋標本。

市面上,我們常見到樹脂化石──琥珀,來自天然的樹脂。如果有生物經過時被它覆蓋包埋起來,等到樹脂完全乾了,這隻可憐的小生物就被大自然的力量收藏為標本,在琥珀裡面就可能找到這些大自然珍貴的典藏品。

包埋標本的前置工作

生物要做成包埋標本,需經過解剖(dissection)、固定(fixation)、沖水(rinsing)、漂白(bleaching)、脫水(dehydration)、去脂(degrease)、膠水浸漬(impregnation in polymer)、抽真空置換(forced impregnation with vacuum)、與固化(curing)等步驟。

欲包埋的樣本必須經過基本處理,最重要的步驟為去除水分及油脂。因為水分及油脂會與水晶膠(環氧樹脂)產生反應,導致環氧樹脂產生白化而不透明。生物標本一般使用福馬林固定,再以不同濃度的酒精梯度脫水,即分別以50%、70%、80%、90%、95%、95%、95% 的酒精處理,慢慢將水分去除。將標本自95%酒精取出後,在標本尚未完全乾燥時將標本展肢。

部份標本自野外採回時,可能早已死亡多時,或經過環境或其他的生物影響,使標本呈現非自然的樣子。這時我們必須把標本再回復以往自然的樣子。標本在乾燥前,先置於保麗龍板上,再以昆蟲針或大頭針將牠們固定,接著調整全身的姿勢,使生物呈現栩栩如生的樣子,同時以珠針固定肢體後,等待標本乾燥及硬化。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的模型可以灌製亮麗的水晶膠。模型的形狀及大小,可依個人喜好使其變得精雕細琢(如做成文鎮、項鍊墜子、動物樣子、壁畫等),目前以矽膠模為最佳包埋模型。但塑膠容器宜選擇表面光滑者(如乳果杯子或喜餅蓋子等)且材質較軟(方便硬化後取出),這樣灌出的水晶膠表面才會光滑亮麗。在把膠放入模型前,除了矽膠模型外,一定要先在模型表面塗上一層離型劑或脫模劑,以免水晶膠乾燥後與模型緊密結合而無法取出。

水晶膠調製

市面上有許多種類的水晶膠,各種水晶膠也有不同用途,所以購買時要注意標籤說明,有透明的、黃色的、包埋標本用、也有修補物體的表面固化型,要以自己需求來選擇。市售的水晶膠可依主劑與硬化劑的比例,分為2:1及3:1。這兩類的效果差異不大,不過除了兩劑的比例不同外,添加的成份也不同。有些廠商會添加除泡劑、抗黃劑等,使水晶膠更臻完美。......【更多內容請閱讀科學月刊第55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