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選文章
文章專區
2020-05-01忽有龐然大物擱淺臺灣海岸─談鯨魚龐大體型的演化
605 期
Author 作者
蔡政修∕臺灣大學生命科學系、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
來自海洋的「大」朋友
24 公尺,大約8 層樓左右的高度,是今年初在臺東擱淺鯨魚的體型大小,也是臺灣有紀錄以來最大的鯨魚擱淺。
鯨魚體型很大,尤其是藍鯨(Balaenoptera musculus)與長須鯨(Balaenoptera physalus)兩個「數一數二」的巨大物種,牠們同時也是脊椎動物類群中最大的生物。但對不少人來說,如果沒有近距離的觀看經驗,鯨魚的巨大體型似乎就只是一個帳面的數字罷了。
臺灣雖然四面環海,但由於鯨魚主要生活在不容易被人察覺到的區域,再加上博物館少有可以讓民眾感受鯨魚巨大體型的標本,因此一般大眾對於鯨魚體型、生態及演化等議題有一定的陌生感(圖一)。相反的,和人們同樣生活在陸地上的中生代大型恐龍,因有眾多博物館以充沛的能量設計相關展覽,所以每當提起大型動物時,不少民眾就會聯想起各種恐龍。
圖一:展示於日本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入口前的藍鯨模型。
於去(2019)年12 月發表在Science 的一篇關於鯨魚體型的研究文章:〈為什麼鯨魚很大,但卻沒有更大〉(Why whales are big but not bigger ?)登上了該期雜誌的封面,再加上一個多月後擱淺於臺東的大型鯨魚也吸引不少的媒體版面。為呼應兩事件,筆者認為,現下似乎是個不錯的時間點來介紹鯨魚巨大體型的演化歷程。
鯨魚體型有極限嗎? 原來要看食量的多寡
美國生物學家格德博根(J. A. Goldbogen)等27 人的研究團隊,長期在海上尋找大型鯨魚個體,他們利用固定在鯨魚身上的標記裝置,接收大型鯨魚在野外實際攝食時的行為,並計算牠們在捕食過程中所耗費的能量及其獲得食物的效率等,進而探討鯨魚體型為何能成長到如此巨大,但卻又無法更大的因素。
值得提醒讀者們的是,這些大型鯨魚們和許多人在水族館表演中所看到的豢養海豚,體型上有著相當的差異。例如人們熟悉的瓶鼻海豚,身長大約介於2~3 公尺,體重可達300~400 公斤;但藍鯨的身長至少20 公尺,體重則是以百公噸計算。同屬於哺乳動物類群中的鯨目(Cetacea),由於現階段人們仍無法輕易圈養與照料這些大型鯨魚,導致科學家無法在可操控的環境中從事實取得資料,並討論牠們在生態與演化上的意義。……【更多內容請閱讀科學月刊第6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