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專區

2016-04-01躍過中央山脈的櫻花鉤吻鮭 556 期

Author 作者 方力行/正修科大講座教授,中山大學榮譽教授。陳義雄/海洋大學海洋生物所教授兼所長。
有些事,你只有看到夠大的數據以後,才會開始懷疑。

臺灣最有名的淡水魚就是櫻花鉤吻鮭,自從1917年日本學者大島正滿和他的助理青木糾雄發現而將之命名,公諸於世以後,這條千萬年來深居在臺中大甲溪上游,被原住民捕食幾百年也沒有絕滅的魚,從此名揚四海,變成臺灣魚類學者和保育物種的聖杯。為什麼牠這麼重要?因為牠是冰河時期至今仍然存活在亞熱帶的孑遺魚類,棲息的河川也是現今環極區海洋冷水性鮭鱒魚類在地球上生存的最南界,當然,更因為已瀕臨絕種邊緣,物以稀為貴了。

接觸櫻花鉤吻鮭起源

我最早接觸到櫻花鉤吻鮭是因為跟著前水產試驗所所長鄧火土博士修習〈臺灣河川從源頭到河口魚類相組成〉的大學畢業論文後,特別被他指派去水試所鹿港分所工作,並在谷關的馬陵工作站(大甲溪中游)學習虹鱒養殖同時,順道調查上游櫻花鉤吻鮭的狀況。當年據說梨山的環山部落附近仍有魚群的蹤跡(1974年左右),可惜我並沒有採集到,空手而歸。只在那段時間重新整理了鹿港水試所收藏的櫻花鉤吻鮭標本,記憶中從兩、三公分的小魚,到四十幾公分的成魚都有,算是很齊全的樣本收藏單位。

之後因為研究領域走向以海洋生物生理及生物化學為主的路,與櫻花鉤吻鮭就漸行漸遠了。沒想到1986年臺電委託的大甲溪魚類生態研究又將我拉回了淡水魚的領域,其後雖帶領了許多學生,楊靜慧、陳泳村、陳義雄、韓僑權⋯⋯,但其中陳義雄自大二起即進入實驗室,後來又受到邵廣昭、沈世傑老師「正統」的魚類系統分類調教,受業於英國布里斯托大學米勒教授指導博士論文,功力尤為深厚,於是實驗室在1990年代初期陸續出版了幾本地方魚類誌(《高雄縣河川魚類誌》、《臺南縣河川湖泊魚類誌》⋯⋯)後,我們就想何不將全臺灣的資料做一個整合的審視,出一本宏觀視野的書,並且內容除了以往的圖鑑與名錄檔案功能外,可不可以再分析出些新的東西來呢?

臺灣淡水魚分布

在檢視了224種魚類的特有種、原生種、陸源性、海源性、 淡水域洄游、河海洄游等豐富的生態、分類與分布資料,加上務實的田野工作經驗判斷後,許多隱藏性的資訊就逐漸顯露了:在小小的臺灣,淡水魚居然可以有六個不同的動物地理分布區(含蘭嶼、綠島,圖一)。進一步將這些區域中的魚類種類和周邊遠及一千多公里地區(如中國大陸、菲律賓、日本)或海洋(如南中國海、太平洋、東海)所涵蓋的魚類比較,更驚訝的看到了臺灣淡水魚的自然拓殖歷史清楚浮現(圖二)。簡單說,對陸源性淡水魚(純淡水魚)而言,皆來自大陸、而且出現在臺灣西部,其中北部的魚種來自福建的閩江、長江等水系;南部的魚種來自廣東珠江、韓江等水系,然後向中部擴散。至於海源性淡水魚類,則主要來自臺灣東部及南端的大洋區,少數來自北方的海洋。真有趣!上萬年的魚類遷徙史居然可以一目瞭然,但是其中只有一條魚例外──櫻花鉤吻鮭。
 

圖一:臺灣淡水魚的動物地理區域分布。(《臺灣淡水及河口魚類誌》)        圖二:臺灣淡水魚的主要拓殖圖路線。(《臺灣淡水及河口魚類誌》)
 
從小時候開始,我們就被教育著:櫻花鉤吻鮭棲息在大甲溪的上游,在冰河時期隨著北方的海流洄游到臺灣,沿著大甲溪上溯至源頭產卵,孵化出來的小魚再降海洄游。後來因為天災地變(或許是如921般的大地震),將魚群降海之路封死了,這群留在高山溪流的魚卻幸運的活了下來, 終於演化成為陸封的亞種,一直繁衍到現在。但是不對!剛出爐的大資料分析清楚告訴我們臺灣海源性的淡水魚都來自東部,為什麼櫻花鉤吻鮭例外,獨來自西部的大甲溪?……【更多內容請閱讀科學月刊第55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