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專區

2020-04-10量子霸權盡失?俄羅斯科學家破解Google量子演算法 460 期

Author 作者 編輯部
【本刊訊】俄羅斯斯科爾克沃科學與科技研究院(Skolkovo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koltech)科學家,日前發現Google廣泛採用的量子方法有基本侷限性(fundamental limitation),並把這個限制做量化。研究發表於《物理評論通訊》(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中。

當前計算機技術,真如Google所說已達到量子霸權(quantum supremacy)的境界了嗎?曾被視為證明「量子至上」的希望──量子近似優化演算法(quantum approximate optimization algorithm, QAOA),真實情況又是如何?

Google長年致力開發量子增強型處理器(quantum-enhanced processors),它能利用量子力學效應(quantum mechanical effects)提升數據的處理速度,為此Google也計畫在短期內設計出可在真實噪聲(noise)下運行的量子增強演算法,其中,QAOA正是開發抗噪聲量子增強算法的基礎。雖說Google在QAOA中採用的方法引起廣大關注,也激發研究界探索新穎應用程式(applications)的興趣,但他們仍不清楚該演算法的終極性能限制到底為何。經過Skoltech深度量子實驗室(Deep Quantum Laboratory)科學家比亞蒙特(Jacob Biamonte)的領導,技術團隊發現了Google廣泛採用的方法中有根本上的侷限,並將其量化出來。該研究詳細介紹了所發現的可達性缺陷(reachability deficits)以及缺陷對變分QAOA量子演算法(variational QAOA quantum algorithm)的限制。

由於內部量子至經典(quantumto-classical)的反饋過程,QAOA和其它變分量子演算法難用已知的數學技術進行分析。換句話說,給定的量子計算只能在固定的時間量裡運行,在此固定時間內僅可執行固定數量的量子運算。透過QAOA試圖形成的一系列最佳逼近值,以最小化目標函數來迭代(重複反饋過程)運用這些量子運算,該研究發現了在這過程中所產生的新限制。

在任何固定深度的量子電路中,QAOA逼近最佳解的能力從根本上取決於問題密度。就最大可滿足性問題(maximum satisfiability problem, MAX-SAT)來看,可以將密度定義為問題約束(problems constraints)與變量計數(variable count)的比率,簡潔來說就是「子句密度(clause density)」。在問題密度(problem densities)增加的情況下,隨機生成的MAX-SAT實例中固定深度的QAOA迴路性能,由QAOA最優值(optima)與精確最優值(exact optima)之差決定;儘管深度較大的版本可實現更好的性能,但它們仍顯示出可達性缺陷。

此次研究發現了高密度的問題實例,無論演算法的運行多長時間,所得到的最佳解決方案都無法保證結果近似。看來,量子增強演算法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呢!


新聞來源
Russian Scientists Break Google’s Quantum Algorithm, SciTech Daily,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