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購物車
(
0
)
HOME
×
關於科月
購買科月
訂閱科月
投稿須知
各期目錄
進階搜尋
訂閱電子報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科技報導
評論
精選文章與其他
活動訊息
繁體中文
English
ig
line
facebook
Search / 搜尋
分類選單
- 文章分類 -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科技報導
評論
精選文章與其他
活動訊息
科技報導
動態時報
文章專區
2020-02-01
印出薄100倍、奈米級的觸控螢幕材料
458 期
Author 作者
編輯部
奈米科技
觸控螢幕
材料科學
低溫液態金屬印刷技術
【本刊訊】澳洲墨爾本皇家理工大學(RMIT)日前打造出新的奈米超薄導電板,能輕易地與現有電子技術兼容外,高度的韌性也使它能被撓曲成管狀,可像報紙一樣以滾對軸加工(roll-to-roll, R2R)的過程處理、製造,預計將用在未來的觸控螢幕上。
目前觸控螢幕所使用的透明薄膜材料多由氧化銦錫(indium-tin oxide, ITO)製成,雖說導電性佳,但一直以來都有本體相當脆弱的問題,很難使用在韌性需求較高的電子產品上。而從製作面來看,高質量的ITO也需在真空室(vacuum chamber)內進行沉積,製程緩慢、耗能又昂貴。
而新開發的方法,不需使用到昂貴或專業的設備,甚至還可以在家中完成。研究人員利用低溫液態金屬印刷技術(low-temperature liquid metal printing technique)將銦錫合金加熱到200℃,使單層或雙層的ITO能沉積於作業表面,最終打印出奈米級的薄板。成品的化學組成與標準ITO相同,唯晶體結構相異,讓它們擁有不同的機械與光學特性──不僅更柔韌、可撓,且只會吸收0.7%的光(標準導電玻璃則會吸收5~10%的光),透明度更高;若要讓它更具導電性,也只需多添加幾層ITO即可。
根據SciTech Daily報導,該項技術所製成的觸控螢幕材料比現有技術薄了100倍,且能消耗更少的手機電量並延長約10%的電池壽命,甚至還能用在太陽能電池與智能窗戶等光電領域,前景相當看好。
新聞來源
Robi S. Datta
et al
., Flexible two-dimensional indium tin oxide fabricated using a liquid metal printing technique,
Nature Electron
, 2020.
回列表頁
加入收藏
列印
相關推薦
科學月刊 2月號/2020 第602期:100%中「鼠」
特別價
$237
新訂一年方案:《科學月刊》一年12期
售價 $2580
新訂兩年方案:《科學月刊》二年24期
售價 $4900
TOP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
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