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報導
文章專區
2018-11-01天文學家葉永烜 帶領群眾眺望50年後的今天
443 期
Author 作者
編輯部
【本刊訊】中央大學與余紀忠文教基金會共同成立的「余紀忠講座」今(2018)年已邁入第十年,此次特邀國際知名天文學家葉永烜院士擔任主講人,以「眺望50年後的今天」為題,從歷史、人文及天文等面向,引導社會大眾在面對全球暖化、人工智慧的威脅時如何安身立命,並善盡臺灣身為世界公民的社會責任。余紀忠文教基金會董事長余範英,形容葉永烜是複雜年代中沉靜的學者,透過溫暖的筆觸、開濶的心胸,展現出其對學術的貢獻、對人類的關懷,非常具有教育家的精神。
葉永烜的研究專長為彗星物理和太陽系及行星起源等,著名的跨國土星探測計畫卡西尼—惠更斯號(Cassini–Huygens)便是由他所提出,此舉也為國際天文研究寫下輝煌的一頁;2009年,NASA授予他特殊公共服務榮譽勳章,表彰其在探測土星系統計畫的貢獻。他所發表的期刊論文已超過200篇,而發表在Nature和Science之篇數為華人科學家之最。
以歷史背景為主軸,葉永烜針對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自由主義」的黃金時代,乃至冷戰時期美蘇的太空競賽作描述,並以1968年為核心,說明當時世界各地均以基礎科學發展為重,而中央大學當年在臺復校,就是順應著「國際地球物理年(International Geophysical Year, IGY)」從地球科學研究起家,在永續發展上影響甚鉅。
葉永烜也提到,在氣候變遷、環境改變的環伺下,未來的世界將有很大的不同,而在人口結構上,2030~2040年間人類與機器人可能出現黃金交叉,再後便會被超越,相關運用如「仿生微型無人飛機」與「Space X太空旅行計畫」將可能實現。此外,50年後的AI時代——Life3.0,將會出現巨大變革,並以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生前預言的「超級人類(superhuman race)」為例,說明人類有可能利用科學方式改變DNA,展開一場未知的AI競賽。葉永烜以電影《星際迷航》(Star Trek)為例,勉勵大家向外去探索未知的世界,尋找宇宙之中外星文明發展的規律與足跡,同時必須要以同情心、使命感與意志力去解決面臨的困難與危機,「不要怕麻煩,我們要把世界變得更好!」
除了講座的開辦,中大亦於圖書館安排「葉永烜院士特展」,除了葉院士個人重要的成就外,還有雜誌訪談、教學模型及資料展。透過影片播放,民眾可以了解卡西尼任務始末和鹿林天文台的相關資訊,盼能藉此燃起學子對天文學及太空科學研究的興趣。
新聞來源
鍾依靜,〈面對AI、全球暖化威脅 葉永烜帶領眺望五十年後的今天〉,中大新聞,https://bit.ly/2P46aBs,2018年10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