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購物車
(
0
)
HOME
×
關於科月
關於科月
科月目錄
科報目錄
購買科月
訂閱方案
優惠方案
諾貝爾系列
購買單期
購買通路
投稿須知
推廣專案
星火相傳計畫
支持專案計畫
進階搜尋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繁體中文
English
ig
line
facebook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Search / 搜尋
分類選單
- 文章分類 -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精選文章
文章專區
2016-08-01
鼓起鼓落,赤腳跳舞
560 期
Author 作者
文詠萱/沒有音樂不能活,本刊編輯。
金盃鼓
亥姆霍茲共振
聲響頻率
鼓聲急促落下,循著聲音看見空地上一群人或站或坐,圍成一圈打著鼓,圓圈的中央有幾個人赤著腳,隨著節拍律動跳著舞,主要是女人,鼓聲巨響,漸漸地有人開始唱起歌,其他人附和著。這是非洲傳統節慶或是儀式中會出現的歡樂景象。金盃鼓(djembe)是這場慶典的重要主角,光是一個人擊奏一顆金盃鼓,聲音分貝就能達105分貝,在慶典開始時可用以告知眾人、吸引人潮。
金盃鼓起源自非洲13世紀曼丹格(Mandinka)族建立的馬利王朝,地理位置包含現在的幾內亞、馬利、布吉納法索、象牙海岸、塞內加爾等。曼丹格人曾說過:「若是好的鼓手,則擁有以金盃鼓對談的能力。」
傳統鼓身多為硬木,形狀類似搗糧的臼,兩端皆有開口,利用低伸縮性繩材在較大的口繃上動物皮(最常見為山羊皮,牛皮、袋鼠皮等也有人使用),以手掌直接擊鼓發聲。因為動物皮聲音容易受天氣影響,也因其厚度無法一致,容易導致鼓皮上的聲音不平均,合成皮的出現克服了這項缺陷。金盃鼓商業化後,開始大量使用密度較小的軟木製造,市面上販賣的鼓皮包含動物皮與合成皮,也開始出現取代綁繩的金屬繃鼓皮零件。
根據鼓手打擊鼓面不同區域,能讓鼓發出豐富的聲音。若鼓皮比較厚(通常是牛皮、寒冷氣候牧養的山羊皮等),則聲音較溫暖、泛音較少;若鼓皮較薄(通常是低脂的山羊皮),則聲音較響亮。主要發出的聲音分為低、中、高三種,手與鼓面接觸時間越短越好。不同擊鼓方式,會讓鼓產生音高差別,鼓皮的震動因為不同的擊鼓方式,會有各別特定的震動模式(震動模式符合亥姆霍茲共振)。低音可利用手掌或手指擊鼓面中心,聲響頻率主要是依據鼓身的大小與形狀決定,頻率主要在65~80赫茲之間;中高音主要是擊鼓皮邊緣,聲響頻率主要是依據鼓皮的張力,中頻頻率介於300~420赫茲之間、高頻頻率介於700~1000赫茲之間,高音的泛音可超過4000赫茲。
1 鼓身多有藝術雕刻。(shutterstock)
2 鼓身製作。(shutterstock)
3 鼓皮綁繩。(shutterstock)
4 長站姿擊鼓多以繩子固定於脖子。(shutterstock)
回列表頁
加入收藏
列印
相關推薦
新訂一年方案:《科學月刊》一年12期
售價 $2780
新訂兩年方案:《科學月刊》二年24期
售價 $5300
TOP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
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