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專區

2017-01-01將假日營隊課程納入學分-如何讓學生專注科學實作 421 期

Author 作者 吳明德/臺北市立麗山高級中學物理教師。
美國高中生每學期僅需選5~6門課程, 而臺灣的高中生的課表每週可能有10幾門課程,師生只能在有限時數內填鴨授課, 難以聚焦課程內的議題,並進而做深入探討。隨著近年加入生涯規劃、生命教育與校定選修等五花八門課程,加上每週上課總時數還要縮減,這個問題會變得更嚴重。我們老師都知道,每週僅一、兩節課的科目學生根本學不到東西,尤其是實作演練的課程,如科學實驗、科技、藝術、體育等課,更是有集中連續排課的需求。 在我擔任麗山教務主任期間中,所撰寫的領先計畫報告裡,首先提出在假期營隊計入學分的概念,相信能突破目前因升學主義與學制的僵化造成的困境。

一週的營隊效益遠勝一學期課程

於2014年,我負責教授麗山高中暑假的帆船機器人營隊,這個為期4天共24小時的營隊課程。對照以學分數而言一學期課程為18週,若是將時數分散到每週僅一節課,光是發材料收工具時就結束,根本無法實施動手課程。但是集中在這個暑期營隊裡,高一新生能夠利用物理知識與結合動手製作船體,運用電子、電路與程式完成自動控制帆船。現在這些學生已經升到高三,很明顯看到4天營隊的效益,影響學生日後會組裝3D印表機,撰寫控制程式、參加科學競賽等成效。有如此高效益的營隊課程,為何不能授予學生學分與計入老師應授課的鐘點?


圖一:2014 年7月22、24、29、31 四日為麗山高中新生舉辦四天帆船機器人營隊。(陳怡靜攝影)

假期舉辦跨校課程

2015年暑假在麗山高中,我曾舉辨2場營隊,每個營隊為兩天共12小時,分別是電動線控飛機營與風力發電營。本人參與招生到授課過程,由於學生是來自不同學校,能共聚一堂學習自己有興趣的課程, 是十分有趣的教學經驗,同學們可以相互觀摩與比較彼此製作的風力發電機,或者試飛測試自己的電動飛機。

記得在10幾年前曾經實施過社區化課程,學生可以跨校選課,當年我也教過社區化課程,雖然學生是很有意願學習,但是此計畫根本忽略學生交通往返的時間, 所以便無疾而終。所以在領先、優質等計畫下各校要開設校定選修等五花八門課程,甚至還聽說有學校掛羊頭賣狗肉,所開設的選修課程名稱十分好聽,帶事實上是加強考試內容。而杜絕此弊端的最佳方式,是開放相當比例給外校學生選修,而開設時間集中設於假日,減低學生通勤次數,並且可以強化各校特色課程,分享給外校學生,減少明星學校光環,同時給予授課老師足夠資源。當然老師投入時間與心力備課,學生也主動到外校上課,為鼓勵師生參與最簡單的方式就是計入學分, 並登入畢業成績內。

假期營隊課程是教師協同教學極佳環境

擔任教務主任時,各科都有教師社群以增進教師授課與開課能力。我很驚訝發現,部份教師社群對於開設新課程並無幫助,可能還有些反效果!為了解此問題,我做一個實驗,在本校麗山高中開設國中生假日科學營,並招收鄰近西湖、麗山國中學生,我親自擔任營隊講師,進行跨領域統整學習與發表。議題包括:臺灣人口問題的影響、生物四肢比例對其運動能力影響、提出臺灣能源解決方案、樂器的聲學研究、攝影測量物體運動等議題。利用資料搜尋、簡易實驗及公開發表等手段提升學生能力。但是自己一個人是無法顧及所有領域,我找了4個科目教師,在4個假日的上午營隊課程協同授課。讓不同科目的老師能夠有所交流與激盪。透過協同授課,老師能學習彼此的優點,並拓展師生視野,這可不是公開觀課所能學得到的。

協同教學尤其是跨科協同教學十分罕見原因有很多,除了欠缺必須協同教師授課的課程,還有在學期中老師十分忙碌能配合的意願不高,但是107課綱的精神是跨科統整,如果能降低老師平日的授課時數, 部分授課鐘點轉移到假期授課,由不同科目老師協同教授的課程,才能減少學科屬性與本位主義,達到跨領域統整精神。


圖二:2015年8月15、16兩日「臺北市在地遊學趣」, 風力發電機營。(柯明樹攝影)

假期授課,讓師生參與課外事務

在2015年3月份,我帶領麗山高中學生,分別參加上海與北京的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這也是首次臺灣學生參加此活動。而原本希望由指導老師帶隊前往,但科學老師的課務繁重,很難請多天假。最後還是由我帶隊,原因是主任適合帶隊而且課務較少。我深思在目前體制下,學期中師生為了上課,很多活動不方便參加,喪失許多學習機會,反觀長時間假期中,對於部份學生會喪失目標不會安排時間,藉放鬆玩樂打發時間。

降低學期中上課節數,下午4點能下課,讓學生自主安排活動或完成作業,喜歡體育的可以準備參加全中運、喜歡科學的做實驗參加國際科展。同時增加假期中選修課程學分,藉由參與跨校、跨學科集中營隊課程,激發自己潛力與各校有興趣的同學競爭,讓讀什麼學校變成不重要的 事,而是選什麼課程、選什麼老師才是最重要,面對將來,我們學生才有能力決定人生方向。


圖三:2015年8月1、2兩日「臺北市在地遊學趣」, 電動線控飛機。(吳明德攝影)


圖四:2014 年4月18、19、25、26 四日上午,來自西湖、麗山兩校國中營。(吳明德攝影)

結語

帶領麗山學生參加上海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時,我詢問一位就讀大學計算機科系志願者,是什麼原因選擇念計算機?他回答說:「他因為參加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的計算機課題,而他同學幾乎每位在初中時期都參加過計算機寫程式營隊。」我接著問計算機營隊規模有多大?他回答說: 「在上海市大概有十幾萬初中生參加。」


圖五:2015 年3月26~29 日 麗山高中參加北京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吳明德攝影)

所以我終於明白上海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為何有接近一半議題是工程與計算機,就算是在數理及社會方面,都運用到自動化數位量測、撰寫程式運算與製作創新應用的App。

我相信臺灣的師生只要克服教育制度的束縛,絕對能展現智慧與能力。而本文藉自己在科學營隊任教的經驗,建議將選修課程集中在假日授課。期望在制度上能彈性授課時間並授予學生學分,在實施上能協同老師授課經驗交流,在對象上學生能跨校選修。讓臺灣的高中生發掘潛能,未來投入在科學與創新技術研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