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專區

2016-10-01綠色小精靈─臺灣苔蘚植物多樣性 562 期

Author 作者 楊嘉棟╱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研究員,專攻苔蘚植物分類,推動臺灣苔蘚調查工作,引領大眾瞭解苔蘚之美,以及其在生態中扮演的角色。
提到苔蘚植物(bryophytes),大家印象最深刻的大概就是土馬騌和地錢了,這兩種最為人所熟知的植物,分別代表了苔類(mosses)和蘚類(liverworts),但其實苔蘚植物的世界遠比我們想像的更加繽紛多樣。苔蘚植物包括苔類、蘚類及角蘚類(hornworts)三大類,是一群個體嬌小的陸生植物,分布廣泛。除了海洋以外,舉凡南北極地、高山寒原、沼澤低谷、森林荒漠,都有它們的蹤跡,是人們所忽略的大自然瑰寶之一。全世界苔類約有119科859屬12800種,蘚類約有69科370屬 8029種,角蘚類約有3科9屬390種。

要從外觀分辨苔類、蘚類及角蘚類並不困難,只要隨身攜帶一個10倍放大鏡就容易了。首先要辨別植物體是由莖和葉所構成的莖葉體,或是無法區別莖葉的片狀體。一般而言,苔類為莖葉體,可區分為直立和匍匐生長兩大類型,葉片通常無側葉、腹葉之分且不開裂為裂片狀,常具有1或2條中肋(圖一、圖二)。蘚類則有莖葉體和片狀體兩種形態,莖葉體蘚類葉片通常有側葉、腹葉之分且開裂為裂片狀,不具中肋(圖三);片狀體蘚類又可區分為簡單型和複雜型兩大類,複雜型片狀體蘚類其組織分化,表面通常具有氣孔,內部具有氣室和同化絲(圖四);相對而言,簡單型片狀體蘚類其組織未分化,植物體通常略呈半透明狀(圖五)。此外,只有蘚類的細胞中具有油體,含有許多萜類化合物,故揉捏一小段蘚類植物體,常可聞到一股略帶刺激性的揮發氣味。角蘚類皆為片狀體,通常呈半透明而略帶果凍般的質感,而其角狀的孢子體為其最明顯的特徵(圖六)。

                 圖一:金髮苔就是俗稱的土馬騌,是直立型的苔類。(左圖)
圖二:菲律賓粗枝苔是常見的匍匐型苔類。(右圖)


圖三:三裂鞭蘚是常見的莖葉體蘚類。(左圖)
圖四:蛇蘚是複雜型片狀體,揉捏後有濃烈的氣味。(右圖)


圖五:平叉蘚呈二叉分歧,是一種簡單型片狀體蘚類。(左圖)
圖六:大角蘚呈角狀之孢子體,為角蘚類的重要特徵。(右圖)
(本篇圖片皆由作者提供)

 

臺灣苔蘚的多樣性

臺灣地處熱帶與亞熱帶之間,四季分明,高溫多雨,雨量充沛;海拔高低差近4000公尺,山巒綿亙,溪谷縱橫, 各種地形齊備,兼具熱帶、亞熱帶、溫帶及寒帶各型氣候垂直分布,因而出現熱、暖、溫、寒帶性的植物種類,以及多變的微環境因子,如此渾然天成特殊條件,非常適合苔蘚植物的生長。臺灣約有66科261屬872種的苔類; 蘚類和角蘚類 55科123屬 534種。與鄰近地區相比較: 中國有苔類植物約67科421屬2,500種;蘚類及角蘚類約58科151屬960種。日本則有苔類植物約61科 332屬1,270種;蘚類及角蘚類48科137屬629種, 相較之下臺灣苔蘚物種多樣性相當高,是世界上苔蘚植物種類最豐富的地區之一。
 
臺灣為什麼擁有那麼高的苔蘚多樣性呢?除了多變的地形與生態環境之外,地理區位及苔蘚植物的傳播機制,亦扮演重要的角色。臺灣位於花彩列島(Festoon Islands) 的中央位置,是東亞地區跟東南亞地區的交會地帶,鄰近亞洲大陸,周邊有洋流的流動、季風的影響以及颱風的干擾,再加上苔蘚植物很特別,主要藉由孢子來繁殖。孢子很輕,根據研究指出:如果碰到適當的氣流,孢子可以飄送到12000公里以上的地方。從臺灣苔蘚植物之物種名錄來分析,其地理成分以東亞成分(East Asiatic)占 35%最多,其次為24%舊熱帶成分(palaeotropical) 及14%北溫帶成分(circumboreal),臺灣特有成分 (endemic)則占 7%,泛世界成分(cosmopolitan) 及東亞與美洲間斷成分(East Asiatic-N. American)分別占5%與3%。因此,臺灣的苔蘚植物相,可說是集東亞、東南亞及泛太平洋地區之大成。

一般來說,臺灣低海拔地區苔蘚類組成與菲律賓、華南及東南亞的關係較為密切且受人為干擾影響大;而山區部分與日本、中國西南區及北溫帶地區關係密切。由於地理因素,臺灣是很多植物類群分布的界限,對於研究物種分布區域的學者來講是很有趣的議題,苔蘚也不例外。……【更多內容請閱讀科學月刊第56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