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專區

2016-10-01翻天覆地的四物湯風波 562 期

Author 作者 吳建東/現任中醫師,陽明大學傳統醫藥研究所博士候選人。專長中醫學、太極拳。與妻、三子、一貓共同生活。
今(2016)年8月,中醫界發生一件驚天動地的事件 ──一位在臺中市執業的中醫師,在其診所的臉書專頁 發表了文章,內容表示「四物湯會導致子宮肌瘤的增生」。這篇文章原先的目的是要告誡民眾不要盲目進補,以免未得其利而先受其害,但該醫師在寫作時使用了過於聳動的字眼,在這四通八達的網路世界中,隨即如病毒般擴散開來,各大報章雜誌甚至電視新聞頻道都紛紛報導。

四物湯是中醫界十分常用的處方,因此這個事件立刻在中醫界及中藥界掀起軒然大波。在新聞上曝光以後,當天晚上就有其他中醫師撰文反駁,隔日也有許多反對意見的報導。該中醫師為了捍衛其言論,提出了些許參考文件,但也隨即因證據力不足而被反駁,並且有西醫婦產科專科醫師澄清並無此事,甚至出現中藥界團體前往診所抗議。當臺中市中醫師公會和她約談後,最後是以承認該言論不妥,並在原先的臉書專頁上道歉落幕。


四物湯造成子宮肌瘤增生?或具療效?


四物湯及衍生處方會增生子宮肌瘤的言論,雖然與中醫師的看法不符,但在民間已經流傳了許久,在診間也常常會遇到患者詢問。因此我們好奇,是否真有這一回事?四物湯僅包含當歸、川芎、白芍藥、熟地黃等四味藥,只要是在臺灣的女性對這方必定不陌生。不過這個方劑最早源自於唐朝藺道人的《仙授理傷續斷秘方》,原書主治是用在跌撲損傷,腹中出血,大便不通的傷科疾病。直到宋朝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才演變成治婦科疾病的方劑。這是否與民間婦女經後以四物湯補養的概念大不相同呢?四物湯的主治,包括瘀血、血瘕塊硬等,是指腹中有硬塊推之可移的意思,這與子宮肌瘤的型態相符,反而暗示可用四物湯來治療子宮肌瘤。

尋求醫學上的實證是有必要的,若以四物湯「Si-WuTang」及子宮肌瘤「Uterine fibroid」或「Leiomyoma」 在PubMed上搜尋,是找不到條文的;但如果再以「四物湯」與「子宮肌瘤」在中國知網上搜尋,卻可以找到幾篇以四物湯加味治療子宮肌瘤的論文,其治癒率都將近一半。這是否說明子宮肌瘤就該以四物湯等方劑來治療呢?治療與安全性是不同的兩件事,中醫師看病人與一般的某病用某種藥治療的概念不同。中醫學強調個人診斷,或者可說是個別化的醫學,診斷除了看該患者的主要疾病以外,還會參酌患者的其他表現,許多從患者身上得到的線索,都會左右醫師的處方。隨著體質不同、病情不同,用藥也不同,此外還有可能再添加或減去許多藥物,而為何中藥的臨床試驗老是在碰壁,這也是常見的原因之一。

 

當歸是否致癌仍尚未定論


雖然中醫學是個上千年的古老醫學,但自從西方科學的研究思維傳到東方以後,對於中醫學的研究就從來都沒有停過。中藥的研究多見細胞培養或是動物實驗,比如以當歸萃取物來培養MCF-7與BT-20等乳癌細胞,結果發現會促進乳癌細胞增生;或是由當歸分離出來的化合物會促進子宮頸癌的HeLa細胞株凋亡;當然也有以人群為對象的研究,如使用當歸對於子宮內膜增厚並沒有影響,或使用當歸等中藥會降低子宮內膜癌的發生率。

雖然目前當歸對於是否會引起女性癌症,或者是具有類雌激素作用還沒有定論,但目前有的證據似乎是以保護作用居多。或許四物湯會促進子宮肌瘤增生的言論,是因為看了以上述會促進乳癌細胞增生的研究,認為四物湯也會有類雌激素作用,更進一步認為會增進子宮內膜增生。這樣的推斷過於武斷且跳躍,而且細胞培養距離人體還有一大段的距離,更是忽略了其他研究結果相反的論文。

 

中醫研究的困難與前景


我們在臨床上遇到一個還不知道該如何解決的問題時,一般會從目前現有的證據著手,也就是從已受醫學界認同的期刊上發表的文章,來尋求解決之道。收集到充分的證據之後,再分別評論該證據的強度或嚴謹程度,接著歸納出結論後,才運用在臨床上。而找到的證據,依照證據強度由高至低,又分別有隨機雙盲式的臨床試驗、世代型研究、病例與對照型研究、病例報告以及專家意見等,多半都是已經在人體上應用過的。對於細胞或是動物實驗來說,環境與人體內不同,作用機轉也不同,因此在實際應用上,也只能說有相關的報導,使用時要謹慎。

中醫學(或中藥學)在研究上具有相當的困難度,其原因相當多,比如研究者有時並非臨床中醫師,對於中藥實際操作面的了解有誤差,或者不了解中醫在處方時的做法及思維模式,在選擇題目時,難免會與一般中醫的傳統看法不同。其次,中藥不像西藥是以單純的化合物為主,中藥 是以天然物,包括植物、動物或礦物萃取物為主,不僅分析時有數不盡的化合物,不同季節、不同地點生產的中草藥,分析起來各種化合物的含量也不同。我們一般把含量最高的,或最有代表性的化合物叫做指標成分,比如說人蔘的人蔘皂苷,或是當歸的阿魏酸,但這個成分是否能發揮古醫書上所寫的效用,這一點尚不明確,或許在單味藥物中,各種化合物的同時存在,也會呈現出類似複方作用。這樣一來,中藥的研究就更加複雜了,連單味藥都難以分析清楚了,更遑論如中醫師處方時開立的那種複雜的複方。

中醫藥在幾億人身上使用了上千年,現存的大都是已經過多數的人體試驗,無太多問題的藥物。直接從後面的人體研究開始著手,也符合實證醫學的概念。而在臺灣研究中草藥,還有另一項優勢──累積將近20年的健保資料庫研究,一方面資料庫龐大,一方面追蹤時間又長,可以相 當程度模擬世代研究或是病例對照,這將是個可以快速得到論理基礎的方式,值得中醫界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