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選文章
文章專區
2019-01-01走過沒有學會的30個年頭— 動物行為與生態研討會
589 期
Author 作者
張景淞/願將知識的可愛善美,結緣世人。
「你動行的投稿交出去了嗎?」「快了快了,老師改完就可以交了!」每到 12 月,走進大專院校的生物相關科系都可聽到類似的對話,原來是許多師生為了即將於寒假舉辦的「動物行為與生態研討會」,努力燃燒青春、追趕實驗分析進度。在國內同類型會議中,此研討會為規模最大、參與人數最多,歷史也相對悠久,因此也常被暱稱為「大拜拜」。從第1屆開始,每屆都由不同的學校單位負責,而由臺灣大學主辦的今(2019)年,則已堂堂邁入第30屆了呢!
動物行為與生態研討會,主要聚焦在討論動物行為、動物與環境的交互關係(生態),還有其他與生物學相關的大小議題。研討會期間,學生與老師透過演講、口頭報告和張貼海報等方式呈現研究成果,也可得到聽眾的即時回饋或討論。觀摩他人的研究成果,可能就會激起自身靈感;相互討論研究主題,若能得到青睞或建議,也能增進成就感和確立研究方向。不僅如此,在這個一年一度的研討會中,除科研外,也可和在相同領域一起打拚的老朋友、好同學敘敘舊。
一個研討會能歷久不衰、年年舉辦,甚至參加人數越來越多,是很不容易 的。因此,趁著研討會即將邁入30周年之即,循著當年創立研討會的元老級老師敘述,與目前所能蒐集的資料,整理出從無到有的歷程,並記錄老師們對於其未來發展的期許和祝福。
第1屆開始之前
正式的第1屆動行研討會於1990年舉辦。在之前幾年,1980年代的臺灣學界,以動物行為當作觀察與研究主題的學者不多,與生態保育有關的民間行動也才剛起步(當時的臺北鳥會大概只有100人左右),參加相關 活動的成員們較固定,久而久之便逐漸熟悉,產生凝聚力和互相交流的想法。不過,此時還尚未有以動物行為做主題自辦研討會的想法,而是以實驗室的聯合報告與分享為主。
當時,以臺大動物系林曜松老師實驗室為首,與在動物系兼課的莫顯蕎老師、森林系郭寶章老師和臺師大呂光洋、王穎老師等實驗室成員輪流報告自身研究。劉小如老師回憶道:「那個時候在一個樓梯下面,很小很小的教室。林曜松老師很大方,出錢買了一堆便當,大家就報告自己的研究。」此外,因當時心理系也有研究有關行為的主題,所以在臺大心理系徐嘉宏 老師的邀請與促成下,1984、86 年的中國心理學會(現臺灣心理學會)年會,為動物行為開設一個組別,讓原本近似於讀書會與分享會的形式,有了比較正式的發表場合。
由畜產界發起的第1屆研討會
第1屆動物行為與生態研討會,其實不是由剛剛提到的幾位老師主辦的,也並非由任何學校單位主辦,而是當時任職於臺灣養豬科學研究所(現財團法人臺灣動物科技研究所)的夏良宙老師所發起。......【更多內容請閱讀科學月刊第58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