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專區

2017-01-01陳剛:發展綠能解決全球暖化的迫切問題 565 期

Author 作者 林宮玄/本刊副總編輯。 文詠萱/本刊編輯。
陳剛教授任職於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IT)機械系,除了在工程上的研究,研究的主題也常牽涉到基礎科學,並發表在物理領域的權威期刊。陳院士的研究團隊主要專注在奈米尺度的能量傳輸、轉換與儲存。 奈米(10-9公尺)已經很接近材料中的原子間距(埃,10-10公尺),許多應用於大尺度下的物理模型,譬如熱傳輸,在奈米尺度已不適用。目前元件很多已經小到奈米尺度,小尺度下的性質研究很重要,也跟能源課題相關。MIT在科學與工程領域,是世界上屬一屬二的頂尖大學,而陳剛院士目前為MIT機械系主任。藉由陳院士來臺參加2016 年中研院院士會議的機會,我們很榮幸訪問到陳剛院士, 分享他的研究與MIT教育理念。
 

談談麻省理工

科學月刊(以下簡稱科):您目前是麻省理工機械系的系主任,請問你們是否有特別舉辦一些招生活動?你們想找什麼樣的學生?

陳剛(以下簡稱陳):首先,MIT大學部招生不是以系為主,是整個學校統一來招生。學生入學第一年是不分專業的。第二年學生想到哪個專業,都可以,每個院系不會拒絕想來系上的學生。至於招生,我們當然是想招最好的學生,學校有各種方法來吸引學生,譬如為了增加麻省理工的女生數量,我們每年夏天會舉辦「女性科技計畫(Women Technology Program)」活動,專門遴選全球優秀的高三女學生來參與4周的活動(機械系選20個; 電機系選40個)。因為很多高中女孩子可能對工程不是很瞭解,我們可以讓她們瞭解工程是什麼。

科:您提到MIT第一年不分系,所以MIT是以學院來招生嗎?有文科的學院嗎?

陳:是以整個學校招生。我們文科的學生不是很多,因為是麻省理工,是吧?主要是讓剛入學的學生,第一年有足夠的時間考慮他們要選的專業。

科:因此生命科學背景的學生,也有機會進入機械系嗎?

陳:我認識一個學生,本來想要學生物的,後來到了我們系。他們有很大的自由度,因為很多時候,他們高中時對哪一個院系具體在做什麼,並不是特別清楚。到了學校,他們有更好的瞭解以後,再做這個決定。MIT第 一年不分科系是傳統。我們的理念是,高中生並不完全知道想學什麼,而且有些學科他們也不是很瞭解。進了學校先瞭解以後,再跟高年級同學談,從各種管道讓他們做更好的決定。

科:臺灣的學制是大學一年級有必修課程,MIT大學一年級有必修課程嗎?

陳:我們也有必修,但在各個領域中有很多選擇,包括人文、數理、生物這些方面。我們要求廣式(通識)教育。一年級的學生很多是修物理、化學、數學、生物這些方面。但一般在4年之內,每一學期都有人文的教育。

科:臺灣的大學系所,還是有系的框架,也許MIT的作法可以提供參考。 請問你們系有做高中生推廣教育的工作嗎?

陳:剛才講我們有女性科技計畫,還有其他為中學生辦的活動。除此之外,部分教授自己夏天的時候會帶進高中生做一些實驗。不過我們教授都很忙,學校也有規定年齡問題,具體執行起來不容易。很多實驗,因為安全我們也不能把高中學生帶到實驗室,所以教授要花很大的勁。高中生能跟著做研究,對他們是一個很好的經歷。我經常收到高中生寄來e-mail 問我們問題,很多時候我沒時間,就轉寄給我的學生們看他們有沒有興趣回答。有的學生就會說,這個高中生我來回答他一些問題。這種事情我們非常鼓勵,我們做教育的,希望能保持高中生的熱情,幫助他們解答一些問題,我們很樂意做這些事。我們也有高中生到學校,進入實驗室做實驗,甚至發表文章。……【更多內容請閱讀科學月刊第56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