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封面故事
- 2017年
- 566期-錄音工程(2月號)
文章專區
2017-02-01一首樂曲的誕生─ 錄音、混音與母帶後期製作
566 期
Author 作者
游士昕/英國肯特大學音樂科技研究所畢業,專長領域為聲音工程及音效設計,現為臺灣多所大學講師,2015年開始為了推廣華人的音樂產業教育而成立Balanced Audio Lab平衡音訊實驗室。
自 1877 年愛迪生發明了世上第一個可將聲音錄製與再播放的留聲機後,聲音的聆聽不再侷限於當下,這也成功讓人類對於音樂錄製技術的發展邁向了一個全新的關卡。
1.典型的錄音室。(shutterstock) 2.早期聲音工程是一個極高門檻的技術,圖為SSR Studio錄音室一景。(作者提供)3.在現今科技的普及下,只要基本的關鍵器材即可製作音樂的行動個人工作室。(作者提供)
早期音樂產業在多軌道錄音技術尚未發展成熟之前,錄製唱片是一件非常需要高技術門檻的事,原因在於無論是歌手與樂手,甚至於是錄音師等幕後的工作人員,皆需要練就一身好功夫,才得以應付在受限的空間環境當中,進行單支麥克風的一次性錄音。不但如此,錄音室還需要購買昂貴磁帶做為固定耗材,加上線性剪輯的器材操作困難度高、硬體設備所費不貲,這些都是造成聲音工程在早期為高門檻技術的原因之一。
對所有愛好歌唱與音樂工作者而言,錄製屬於自己的專輯絕對是最棒的夢想之一,自從數位音訊工作站、多軌錄音技術與錄音介面等相關器材,隨著音樂科技的進步與普及後,樂器分軌錄音與片段式錄音就已漸漸取代一次性錄音的做法,最主要的原因在於可大幅節省時間,並得以呈現更完美品質的作品。隨著音樂製作所需的費用大幅下降,也漸漸讓更多個人音樂工作室與大專院校的聲音相關工程課程開始如雨後春筍般冒出,錄音工程從此不再是大錄音室的專利。
現今全電腦工作早已不是音樂業界的秘密,多軌錄音技術與非線性剪輯下成形的錄音工程,每一個動作與階段都變成可拆解式與分段式的。這就好比是製作巧克力蛋糕,聲音也能夠以圖層的概念一層一層慢慢堆加與分批製作,讓樂手與錄音師更能夠專注於當下的樂器或樂句錄音。舉例來說,當我們在聆聽一首流行音樂時,常常可以聽見如爵士鼓、貝斯、吉他、鋼琴、合成器、弦樂等樂器,但在製作過程當中,錄音師可以將每個樂器透過於數位音訊工作站來進行獨立錄製,透過每支不同屬性的麥克風切換不同的指向性,並與不同的前級放大器搭配給予不同的聲音採樣。在這樣的工作模式下,每一個軌道的聲音都是極為彈性與可調整的。
當結束了錄音工程這個階段,混音師仍舊擁有極大的發揮空間去做改變。錄音工程不但是當下演奏的凝結,更是將音樂的本質推向另一個更完美的領域。然而,即便現今作業流程已由類比漸漸轉換進入數位錄音時代,錄音師所需要的除了對於器材使用上的熟練之外,最重要的是要擁有當機立斷的技術且擁有一雙比製作人更精準的耳朵。
1.在開始之前…… 錄音的必備器材是什麼
錄音介面
錄音介面是整個進行錄音工程的核心,它負責運轉整個聲音的轉換與傳輸,也是決定聲音取樣品質的關鍵,因此說它是整個錄音工程當中關鍵的器材一點也不為過。現在已有越來越多錄音介面同時擁有類比轉換數位(Analog to Digital Converter, ADC)與數位轉換類比(Digital to Analog Converter, DAC)的功能,因此錄音界面也稱之為AD/DA。
入門與高階的錄音介面最大的差異,在於能夠同時處理幾組聲音訊號的輸出輸入,與本身對於聲音採樣的解析度高低,還有本身連接規格的設計。錄音界面能夠同時處理多組聲音訊號的輸出與輸入,代表的是該器材可以同時進行同步錄音的軌道數量,如果想要進行室內多重奏或者是樂團錄音,都是需要選擇較多輸出與輸入的選項。聲音採樣的解析度取決於對聲音的取樣位元(bit depth)與取樣頻率(sample rate) 支援度,越高的採樣品質不但會造成聲音的動態範圍差異改變,更是影響整體音質的關鍵。除此之外,其它像是本身是否擁有麥克風前級放大器的支援、MIDI訊號的支援、幻象電源 (phantom power,是一種在電容式麥克風中常見的供電方式)的供應、後續平台的支援性與更新、延遲最低化等問題,都應該是在採購錄音介面時需要考量的要件之一,而大型錄音室甚至會為了追求更高音質的表現,而將AD與DA分開至不同的 器材處理。……【更多內容請閱讀科學月刊第56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