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專區

2017-02-01街頭碟型迷幻樂器 566 期

Author 作者 受訪者/Angus Lee;採訪整理/文詠萱。
手碟是一種結合節奏與旋律的樂器,在近幾年漸漸越來越多人知道它。這種樂器是由瑞士人霍那(Felix Rohner)與謝雷(Sabina Schärer)於 2000年發明,因較年輕,發展並不算成熟。最開始的製作方式只有兩位發明者知道,全球各地在此樂器曝光後開始模仿製作,隨著形狀、材料不斷改良,產生出許多不同的手碟,統稱HandPan。

在2010年全球還只有6個手碟的製作者, 至今全世界已經擁有超過110位手碟製作者,而大部分國外的手碟玩家會直接聯繫手碟製作者,向其購買手碟,在亞洲地區,因為手碟資訊還不夠流通,欲購買的玩家較難直接聯繫製作者。

此樂器靈感來自陶罐鼓與非洲鋼鼓的構造。非洲鋼鼓演奏方式和手碟相反,是利用敲擊棒敲擊其反面(凹面),也因為手碟是用手直接打擊,讓手碟的音色有了更多的選擇。

 

圖一:非洲鋼鼓。(Shutterstock)

好的手碟聲音聽起來相當乾淨、清澈,這與鋼面的密度分布有關。有些製造者在一開始會用「旋壓」的方式旋轉手碟原型, 同時敲擊鋼表面,這個步驟能使鋼表面密度分布平均;而在製程時,有些手碟會選擇行「氮氣處理」,這個步驟主要是讓金屬變硬,同時有不容易生鏽、防刮等功用,但是氮氣處理會演奏影響聲音,因此並不是每顆手碟皆有行氮氣處理;最後在調音前,會行加熱處理,主要用以穩定聲音。由於手碟在製作上較費工,故手碟目前還無法量產。

最頂端突起基準音稱為「Ding」、旁邊每的音面稱為「Note」,而在頂端和音面間的區域則稱為「Shoulder」。目前常見的手碟音階在8~10個音(也有些手碟超過10個音,甚至到14個音)。然而,越多音並不代表演奏將會更豐富,因手碟上的音和音之間會互相干擾共振(常見的是五度與八度音會互相共振),有可能聽起來過於吵雜。另外可以發現到,每個Note 上有一個小凹洞,這個設計是為了讓演奏者在使用手指敲擊音面時,骨頭能輕易的敲擊到好的角度、更容易發出聲音。

 
圖二:手碟低音至高音由下方到上方Z型排列。(王弘奕攝影)
圖三:每個打擊音面(Note)皆為橢圓形,每個橢圓長短軸可分別發出不同泛音。(王弘奕攝影)

影響手碟聲音的因素有很多,包含了手碟的大小、鋼的厚薄度、平整度。由圖中可以看得出來,手碟的每個Note皆為橢圓形,同一個Note上橢圓形的長軸與短軸可以製造出2種不同的泛音,因此除了每個Note原本的面音,再加上2種不同的泛音(面音的八度音、八度後再五度音), 共可以發出3種聲音,創造更多出手碟的音樂可能性。
 
圖四:手碟背面參照陶罐鼓製作。(王弘奕攝影)
圖五:鋼舌鼓發明的時間比手碟早,但因著手碟的誕生,以致現在出產的鋼舌鼓樣式多演化自手碟。如圖中的Rav Vast,就是利用手碟特徵製作而成的鋼舌鼓。(王弘奕攝影)

雖然手碟目前在全球有相當大的商機,而在瑞士第一個製作出手碟的發明者已經沒有在製作手碟,他們選擇繼續往前進,目前正在研發新的製作方式、演奏技巧、發音方式,讓手碟不會僅停滯在原本的階段。手碟目前還非常年輕,非常有榮幸能見證一項新的文化誕生、成長,一起期待手碟未來的發展。

特別感謝:蒐SoulDays Studio
臉書頁面 https://www.facebook.com/SoulDa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