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報導
文章專區
2017-08-01中央大學透過觀測衛星掌握南極拉森C冰棚的斷裂
428 期
Author 作者
編輯部
【本刊訊】拉森冰棚(Larsen Ice Shelf),是位在南極半島邊緣的一個冰棚。而這個冰棚又被人為分成三個部分,分別是拉森 A、B和C,其中又以拉森A冰棚(Larsen A Ice Shelf)最小,拉森B冰棚(Larsen B Ice Shelf)則因為地球暖化,從2008年開始崩解。而最近,科學家發現拉森C冰棚(Larsen C Ice Shelf)的裂痕變大,已斷裂變成一座獨立冰山。
其實這次的斷裂事件科學家早有預期,由於全球暖化、溫度逐漸攀升,在2010年時就首次出現裂痕,2014年觀察時發現裂痕越來越大,當時科學家也斷言幾年後拉森C冰棚一定會分裂脫離南極大陸,而這次南極半島的拉森C冰棚所發生的斷裂事件,斷裂出人類史上有紀錄以來的第二大冰山。
除了國外學者的研究與報導外,由中央大學太空及遙測研究中心利用歐洲太空總署的Sentinel-1雷達系列衛星,可清楚看見最新斷裂面的所在位置,並且透過研究文獻與雷達回波強度圖,計算出分離冰山的總面積相當臺灣土地面積1/6,總水量超過1兆公噸,等同於臺灣所有水庫蓄水量的500倍以上。
太空及遙測研究中心利用Sentinel-1衛星主動式C波段雷達掃描的方式,在不受雲霧和日照的影響下,能夠掌握地表型態的異常變化。再利用解析度約2x14公尺的網格狀雷達回波強度圖,可以判釋該地區為光滑或是粗糙的表面,進而畫出斷裂區域與計算整體面積。太空及遙測研究中心曾國欣助理教授表示,從7月18日下午的最新影像發現,拉森C冰棚分離的裂縫已日漸明顯,總面積約5,800平方公里。
曾國欣表示,此次大規模斷裂事件非第一次,從北側拉森A於1995年斷裂後已崩解消失、拉森B於2002年斷裂且2008年開始崩解後,目前是由南往北依序斷裂。雖然在分離前該冰山已漂浮在海上一段時日,並不會對海平面造成立即影響,然而有可能加速尚餘冰棚的侵蝕消融。在全球暖化與海溫上升的陰影籠罩下,南極半島的剩餘冰棚將岌岌可危,長期來看對於全球洋流與海平面將造成影響。
曾國欣進一步表示,斷裂的冰山位於拉森C冰棚最前線,當開始產生大規模冰棚斷裂時,會使區域冰架不穩定,對地球整體系統造成影響。因此,希望透過這些科學數據,讓民眾能更加重視全球暖化問題,更關注攸關人類生存的環境議題上,並努力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或控制。
中央大學,〈南極拉森C冰棚斷裂太遙中心同步掌握環境變動〉,2017年7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