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專區

2017-03-01電影攝影的演化—告別膠片到數位的年代 567 期

Author 作者 林良忠/美國紐約大學電影製作藝術碩士,曾獲得西班牙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最佳攝影獎,第9屆美國獨立精神獎最佳攝影獎提名,2016年《驢得水》電影指導,現任教於臺藝大電影學系。

最早的人類的影像紀錄

在西元2500餘年前中國的墨子在墨經裡有8條論述幾何光學的知識, 闡述了光影、針孔成像、平面鏡、凹面鏡、凸面鏡成像,還說明了焦距和物體成像的關係,這些記載比古希臘 (約西元前330~275 年)歐幾里德 (Euclid of Megara)的光學記載早百餘年。    
     
1827 年,在法國一位從事印刷工作的涅普斯(Nicephore Niepce),他利用塗了感光化學乳劑的錫板放進暗箱,拍攝出最早的照片。1837年涅普斯與達蓋爾(Louis Jacques Mande Daguerre)合作,開發了世界上第一個使用銀銅板攝影技術記錄下了清晰的相片。1871年馬多克斯(Richard Leach Maddox)則發現,鹵化銀晶體顆粒是最佳的捕捉光線的感光乳劑 (photographic emulsion)。這一發現奠定了現代攝影的關鍵基礎。 1887年,英格蘭的古德溫(Reverend Hannibal Goodwin)發明了在硝酸纖維素(cellulose nitrate)片基上塗佈感光乳劑的方法,並申請了專利。這種片基,強度高、透明,而且足夠輕薄,便於縮小攝影機的大小和重量,是後來生產軟性膠片完美的材料。 1888 年,柯達(Kodak)的創始人伊士曼(George Eastman)購買了這一專利的使用權,並在1年之後推出了柯達布朗尼照相機。

 

柯達布朗尼相機。(作者提供)

愛迪生的電影攝影機

1888年,愛迪生(Thomas Edison)在新澤西實驗室裡交給迪克森(William Kennedy Laurie Dickson)一個任務,希望他能找到記錄動態影像的方法。這時迪克森看到了柯達布朗尼照相機的特性。他到羅切斯特 (Rochester)會見了伊士曼,伊士曼同意提供給他研製電影攝影機所需的膠片。迪克森隨後則研發出了電影攝影機(Kinetograph)和西洋鏡 (Kinetoscope),並且於1891年以愛迪生的名字在美國申請了專利。而當時,柯達照相機膠捲都是以70 毫米(mm)寬幅格式生產的。每卷膠捲的長度都足夠拍攝100張照片,這樣膠捲的直徑大約2英寸。

迪克森認為,柯達膠片如果裁切成一半的寬度,即35毫米的寬度,則能夠更方便攝影機的操控。因此,伊士曼提供了一種雙邊齒孔的膠片,每英尺64個齒孔,以配合電影攝影機的傳動系統。而這些膠片的規格,後來也作為電影攝影和影院放映的標準,一直沿用至今。電影攝影機是由一個曲柄驅動,拍攝的格速為每秒大約格16畫面,從而可以滿足放映時對移動影像的觀賞感受。而當曲柄搖動一圈, 攝影機則會進行8次曝光,每秒鐘搖 2 圈則成為標準的操作,膠片的實際曝光寬為24毫米,高18毫米。這款攝影機非常的出色,而且簡單易用。

 

伊士曼(左)與愛迪生(右)共同發明了電影技術。(shutterstock)

電影的正式誕生

1894 年,一對法國的盧米埃兄弟在 觀看了電影放映機的影像後,激發了他們想把攝影機和投影結合在一起的想法,發明了電影攝影機,希臘語稱為Cinématographe,意思是用光線和動作進行作畫。1895年12月28日,在巴黎的咖啡館(Grande Café)裡放映了短片,這是第一次公開投射到銀幕上的影片電影。其中一部片子的內容是工人下班後離開工廠;另外一部則是火車進站。
 

有聲電影

1926 年,華納兄弟電影公司發明了可以根據影院規模調整音量水準的聲音系統。第一部使用該聲音系統的影片是《唐璜》(Don Juan)。 它通過唱片錄音系統提供音樂,並與影院放映機物理連接在一起,此一系統被稱為 Vitaphone。而在1927年,電影 《爵士歌王》(Jazz Singer),儘管影片內容一般,但由於聲音的成功運用,從而創造了新的票房紀錄。在此帶動下,各大主要電影公司紛紛創建了自己的聲音系統。很快的,觀眾開始追捧任何有聲音的影片而拋棄了默片。而電影公司則撤回了很多高投資的默片並匆忙為它加上任何聲音,目的是可以用作為對白電影發行。除少數情況外,劇本基本上只為「對白片」創作。但是此形式的錄音會因唱片和影 片不同步而有數分鐘延遲。 ……【更多內容請閱讀科學月刊第56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