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訪
文章專區
2017-04-01持續燃燒心中的理想─李遠哲
568 期
Author 作者
陳其暐/本刊主編。
李遠哲的辦公室靜靜坐落在臺灣大學原子與分子研究所中,這座研究所是1982年李遠哲尚在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任教期間,他與浦大邦(前河濱加州大學物理系主任)、吳大猷(前中央研究院院長)、張昭鼎(前清華大學化研所所長)等人,為發展臺灣基礎科學,同時因應國際科學研究趨勢,共同促成在臺大校園內設立原分所。當李遠哲決定從美國回到臺灣後,即使在擔任中央研究院院長的忙碌期間,仍然每週來此指導年輕學生的科學研究。
時至今日,李遠哲依舊在科學前線上給予研究人員們建言與幫助,並鼓勵年輕孩子們用科學的心理解世界。除此之外,他還肩負著更龐大、更沉重的使命。訪談甫一開始,李遠哲便談起他近年來極力關注的議題──氣候變遷。去(2016)年11月,李遠哲在中央大學的講座中,訂下了一個發人省思的題目──〈我們不能再等待〉,他呼籲:「地球人口太多,消耗太多,我們正在改變人類生活的環境,面對人類所造成的地球劇變,我們必須即刻行動。
石化工業為人類帶來了科技的繁榮,卻也帶來了全球暖化。現今全球的平均氣溫已經比工業革命前提高1°C。 進入21 世紀後,世界各地極端氣候現象頻傳,旱災與暴雨侵襲、超級颱風肆虐、西伯利亞凍土融解,釋放出更多溫室氣體,使地球氣溫上升得更快。2015年12月於巴黎所召開的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1屆締約國大會(UNFCCC COP21)上,全世界的領袖同意制訂新的氣候協定,達成急速減碳的共識,極力避免地表溫度比工業革命前上升超過 2°C。「這是第一次人類醒過來了,這不只是單一國家的問題,而是全球的問題。」李遠哲說。事實上近年來的研究指出,即使上升1.5°C,地球就可能發生無法逆轉的災難。
然而,雖然巴黎協定達成前所未有的里程碑,許多國家許下保護地球的承諾,但李遠哲認為,這些承諾很可能會因為經濟發展、政治等因素而無法達成。事實上,現任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就曾表明,他認為氣候變遷是一場騙局,這將可能使美國退出減碳行動,使巴黎協定的努力功虧一簣。
李遠哲獲得諾貝爾化學獎至今已有 30 年光景,過去他作為先鋒,開拓出科學的嶄新領域;近年來,他奔走世界各地演說,希望能夠喚起大家對氣候變遷的警覺,一起竭力挽救地球不樂觀的未來。李遠哲至今所累積的事物,仍然堅實地符合他在高中畢業時所立下的兩個願望,一是成為傑出的科學家;二是要跟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努力,讓這個世界變成一個更好的地方。
叛逆的過去
李遠哲對這個世界的關注,不僅僅只是科學,他對社會環境的思索,從學生時代就已顯露:「思索是很重要的,高中時我曾經因病休學長達一個月,因此有了時間思索曾經走過的路。」李遠哲在初中時就開始積極參與棒球、網球、乒乓球等各項運動,又同時參加管樂隊表演,忙得不可開交,高一時就因為身體不堪負荷,生了一場大病,因而刺激他思考人生的歷程:「你生下來是被捕捉的、被束縛的,社會、父母的價值觀、大家對你的期待,人一出生就被種種傳統的文化價值所拘束。」李遠哲不想成為傳統學校教育的產物,不願意輕易接受當時的制度與思想,他從那時起便決定走出一條叛逆的道路。這種叛逆並非做壞事來引起別人的注意,而是希望能夠走自己的路,成為自己的主人,也希望打破常規,與志同道合的人建立一個公平且合理的社會。
李遠哲從科學之中了解自然運動的規律,也思考在人類社會的發展中,是不是也存在一樣的法則?他廣泛閱讀各種書籍,甚至偷偷閱讀了許多當時的禁書,如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的《自然辯證法》、《唯物辯證法》。在1950年代的社會氛圍下,臺灣仍處於白色恐怖的壓迫,他的父母相當擔心李遠哲會因此受到政府迫害。難得的是,父母沒有阻止他的好奇心,仍對他的作為保持相當寬容的態度。
到了高三,母親十分擔心李遠哲無法順利考上大學,於是要帶著他前去城隍廟求保佑,他便問母親:「你對我這小孩子不滿意嗎?」母親看著他說:「不,你這小孩子不錯,你非常負責任,做事情也很仔細,而且很有思想。」他便說:「你覺得我不錯,但是我沒有考上,有另外1000人考上,那你應該鼓掌,慶賀才對。因為臺灣有1000個學生,比你的小孩子好。」母親想了想說,覺得頗有道理,但也覺得李遠哲為什麼不為自己想,反而為了整個臺灣想,感到非常不解。李遠哲從此時就已展現出與其他人的不同之處,他能夠從更宏觀的角度看待事物。
後來李遠哲因成績優秀而保送進入臺灣大學化工系,由於看見化學系教授在深夜裡仍勤奮地做著實驗,堅定了他成為科學家的意志,順利在一年後轉至化學系。在大學期間,他依然不喜歡被體制所框限,除了鑽研科學之外,仍持續涉略政治、經濟學等人文社會領域,也到物理系選修電磁學,統計學、電子實驗,甚至體認到蘇聯現代化的強大,而學習俄文,讀了很多俄國文學家屠格涅夫的著作。彷若精力無限的他,全盤學習了所有感興趣的事物。……【更多內容請閱讀科學月刊第56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