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封面故事
- 2017年
- 569期-不只是科學少數女性關鍵力(5月號)
文章專區
2017-05-01擁抱科學研究的春夏秋冬–林麗瓊專訪
569 期
Author 作者
張敏娟/本刊副總編輯。 李依庭/本刊編輯。
2017年第10屆「臺灣傑出女科學家獎」的『傑出獎』,頒發給臺大凝態科學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兼主任林麗瓊,其研究領域涵蓋了半導體、能源材料與薄膜合成與開發等技術。從訪問的過程中,更發現林麗瓊不只在學術界打拼,並致力於拔擢更多的女性科學家。
與物理的邂逅
談到就讀物理系的契機,林麗瓊笑著說這是一個美麗的機緣。
因為從小就對任何事務都很感興趣,不論是畫畫、寫作或是科學領域。不過影響她走向物理這條路是因為大她4歲、當時已就讀臺大物理系的姐姐。在姐姐耳濡目染的影響之下,也讓她走向了物理這條路。「其實,原本我還天真地以為土木系可以結合我喜歡畫畫和科學的興趣,因此把臺大土木系填第一,物理系填第二,不巧聯考差了0.25分,進入物理系,就這樣結緣一生。」
而在就讀臺大物理系期間,林麗瓊也認識很多厲害的同學、學長姐與學弟妹。「在我讀大學的年代流行一個口號:來來來,來臺大,去去去,去美國。」似乎當時所有念臺大的學生,都想去美國闖一闖,林麗瓊也不例外。
從臺大物理系畢業後,林麗瓊為前往美國深造,申請了美國幾所學校的博士學位。在那個年代,出國的學生們考慮的主要是獎學金以及學校的排名。最後,她選擇了修讀哈佛大學應用物理博士,不過卻不是因為獎學金最多,而是因為這是她最嚮往的學校。
在出國前結婚,進入哈佛大學就讀博士期間,林麗瓊也經歷了懷孕、生下女兒。「為了堅持完成學業,還找了保母幫助我照顧小孩,也會和先生分工合作。」也因為可以利用的時間變短,林麗瓊學會了更精準地掌握自己可以運用的時間。
博士畢業之後,林麗瓊獲得了美國奇異(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GE)公司的研發中心工作,主要是擔任材料科學研究員。在當時的研發中心,林麗瓊是第一個亞裔女性研究員,因此也發生了不少的「特殊」待遇與經驗。「剛進入奇異公司時,我頂著一個肚子到公司報到,那時候懷了第二個寶寶。也因為我一進入公司時是懷孕的狀態,在進行會議時,我隱約發現主管在分配大的研究題目時,總是跳過我。幾次之後,我主動到主管辦公室,想要爭取我有興趣的研究題目。」林麗瓊心想,「我又不是不行!」
當林麗瓊去跟主管爭取研究題目時,主管的表情十分驚訝。「他認為我除 了目前正在懷孕外,還有一個2歲的 小孩需要照顧,若參與這些工作,那也意味著要跟著團隊飛越到各個不同的城市,在許多的工廠來回穿梭,畢竟,奇異的工廠遍及美國各地。」聽到主管的解釋後,林麗瓊才發現主管是基於體貼的心意,並非歧視。在一個以男性為主的工作場域中,他們對於女性的夥伴是陌生的。
經過幾次溝通後,主管願意讓她參與大的研究題目,「當然,我真的就在1年內飛了8個不同地區進行研究工作,也真的發現自己會有力不從心的時刻,也開始懂得放開一些會議,讓自己可以在健康、家庭與工作當中取得平衡。」
林麗瓊也以自己的經驗,想鼓勵女性朋友一句話,在「職場上遇到可以表現的機會,要主動去爭取或溝通,無論成功或失敗。能清楚表達自己的意見,當然是帶著和緩的語氣與清晰的邏輯,可以讓同事與上司懂得如何與自己相處。」
萌生回臺想法
雖然林麗瓊在美國的薪水不錯、生活與工作也都很好,但卻不免有些缺憾。舉例來說,周末假日時,幾個待在美國的同鄉朋友,會相聚在一起唱歌,解解相思之愁。但是周末過後,大家轉過身還是繼續為美國IBM、GE等公司效命。
因此,在美國生活多年後,開始思考回臺灣找工作與定居,變成了與先生最常聊的話題。「我先生比我還有行動力,沒多久他就真的回臺灣找工作,比我早1年半回臺灣。他的理由是,趁女兒們還小回臺灣,因為若等她們更長大一點,建立了自己的朋友圈,就更難離開了。」因此,在美國待了11年後,林麗瓊回到了臺灣。
進入臺大凝態科學研究中心
打定主意要回臺灣之後,林麗瓊積極地將履歷投到了臺大物理系、材料系等單位,但是因為在業界的資歷太淺,沒有得到青睞。但是說也幸運,在 1992 年臺大成立了一個新單位,一個純研究性質的凝態科學研究中心(簡稱凝態中心)。或許由於這樣的研究中心在前無古人、也還不是很多人知道它的情況下,林麗瓊幸運地於1994年獲得在這裡工作的機會。……【更多內容請閱讀科學月刊第56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