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封面故事
文章專區
2017-06-01國境之南-太平島爭議與南海生態保育
570 期
Author 作者
鄭明修/國立臺灣大學海洋研究所海洋生物組博士,任職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專長為海洋生物多樣性、海洋生態保育、甲殼類學、寶石紅珊瑚資源管理。
海風雲再起
2016年7月12日南海仲裁案結果宣布後,造成巨大的國際風波,起因於 2013 年,菲律賓向位於海牙(Den Haag)的常設國際法院對中國提出訴訟,中國拒絕參與仲裁,但是仲裁庭判決的結果,幾乎完全支持菲律賓所提出的主張,並且宣告中國在 1996年正式承認「聯合國海洋公約」時,就放棄了任何基於歷史所主張權利的可能。當然中國表示不接受仲裁庭的判決,也採取「四不」政策:不接受、不參與、不承認、不執行。而臺灣原本隔山觀虎鬥,但在太平島卻中箭,出乎預期之外,因為仲裁認定南沙群島沒有島,還亂取證太平島沒有淡水,不適人居,將太平島降級為「太平礁」。
原來大國的政治角力可以改變自然物的認定,例如日本將太平洋的「沖之鳥礁」變成「沖之鳥島」,宣告擁有周圍200 海浬經濟海域,十多年來把露出水面的2塊珊瑚礁不斷擴大建設,積極擴建成島。其次菲律賓宣稱擁有南海東北邊的民主礁,也只是潟湖內的2塊露出水面不到4平方公尺的珊瑚礁石,過去也稱之為黃岩島。顯然南海仲裁案是美國和菲律賓一起合謀,以此宣告菲律賓擁有200海浬經濟海域,而且遠離南海1萬多公里的美國也宣稱擁有南海航行自由權和空權,並且否定中華民國的U型斷續線和中國一貫主張的九段線內的海權和主權。有趣的是,菲律賓總統杜特蒂一上任馬上宣布擱置南海爭議,甚至要求美國買單3000萬美元的仲裁費用,因5名仲裁員為有價服務,而菲律賓不願再付款。
南海面積約360萬平方公里,在環境資源、經濟、航運和軍事上極具重要性。每年透過這一片海域進行國際貿易航運往來約5兆3千億美元。這裡的生物多樣性幾乎比地球上其他海洋生態系都豐富,漁產更提供了食物和工作機會給周邊國家,其中臺灣、中國、越南、菲律賓、印尼、馬來西亞和汶萊等7個國家都對南海主權各有主張。如果不小心變成軍事衝突,世界兩大強權美國和中國可能會捲入其中,這就是南海主權爭議風雲再起,引起全球關注的主要原因。
沙群島中最大的自然島
南沙群島均屬珊瑚礁島,太平島也不例外,是經由千百萬年來無數的珊瑚蟲造礁形成碳酸鈣遺骸累積而成。根據地質鑽探,發現太平島地下的珊瑚礁岩層至少有500公尺厚,顯示太平島珊瑚礁的生成年代可能在約530萬年前的中新世,在適合的海洋環境中形成珊瑚礁體。太平島南北長約1300公尺,寬約300公尺,面積約0.51平方公里,海拔高度只有2.8公尺,四周為環形的珊瑚裙礁。島上的土壤均為珊瑚礁風化所形成,富含石灰質,再加上腐敗植物及鳥糞之堆積,呈黑褐色,極為肥美,因此島上植物相生長十分良好,雖然在島中央蓋機場跑道毀掉不少植被,不過百年老樹仍有數十棵存在。
目前島上仍有10口井,其中第五號和第十號井水經檢測屬於可飲用的水,這表示淡水成為太平島人類居住重要的因素。尤其早期沒有海水淡化能力,日本人曾佔領並在太平島蓋漁業加工廠,島上工人就是依靠井水過活。1945 年臺灣派太平艦接收本島後,設立「漁民服務站」,以示防守疆土的決心,至今持續經營本島72 年,已算是南沙群島中由臺灣實質掌控的自然島。……【更多內容請閱讀科學月刊第57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