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專區

2017-07-01突圍—張昭鼎紀念研討會後記 571 期

Author 作者 蔡孟利/宜蘭大學生物機電工程學系特聘教授。
臺灣的技職教育,特別是與工業相關的高等技職教育, 在過去20年的改制浪潮中,有著結構上根本的變化。 原本所強調與產業結合的實作精神,在競逐升格、競逐學生、競逐排名與競逐經費的雜務中逐漸消磨。


技職教育的危機

首先,最直接也是最嚴重的,是五專學制大幅的萎縮。目前僅剩的五專院校,大都僅是醫護相關類別的專校,而與工業技術相關的五專體系,包括與其銜接的二技學制,則幾乎被瓦解殆盡。但工業相關產業的發展,一方面需要仰賴高階人才的研發創新,另一方面也需要中階技術人員搭配基層工作人員於生產線的努力,才能保證產能與品質。這個產能與品質的維持,所需人才的最佳來源就是五專學制的學生。目前臺灣這個中階技術人才養成管道幾乎已告罄盡,人才斷層效應在最近幾年明顯浮現,直接衝擊產業的技術維持。另一個也逐漸在惡化中的問題是大學內有能力指導實作 的師資凋零。在 20年來五專轉型技術學院、技術學院轉型科技大學的轉型遊戲中,科大不少實作課程被理論課程取代,教師升等評斷的依據也開始與一般大學無異,過度注重論文或是新穎專利的發表。原有的實務教學人才沒有晉升管道、新進師資也都偏向論文發表為重的學術型人才,因此在實作課程的教學上,進入了師資缺乏、品質不佳的惡性循環。

當然這些問題的產生,不能光只追究教育體系的責任。 臺灣的產業界,特別是製造業20年來受到國際大環境的影響,特別是往中國西進的磁吸效應,讓臺灣技術人才之就業市場的多樣性與需求量萎縮,造成了廣泛的就業困難;而政府在臺灣產業亟需轉型之際,並未有整體工業均衡發展之考量,在資源的投注上,常偏向某些特殊的明星產業,無法有效的導引各種基礎民生工業的新發展。這些由就業、創業困難所造成的經濟停滯,也間接造成了教育方向的偏差對應。

 

技職教育的變革

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尚不可醫,更何況臺灣的技職教育已漸病了20 年,而且是環境劇變的20年。今年的張昭鼎紀念研討會,討論的主題就是聚焦在未來工業發展下的就業與創業浪潮中,臺灣的技職教育要如何進行變革以因應。

跟教育體制有關的變革,有權力也有能力的要角,還是教育部。在研討會中由教育部技職司司長所帶來的訊息,看到了官方對於技職再造的努力。雖然目前多為原則性的宣示,尚未清楚的呈現其細節作法,但總是有了開頭。教育體制的改革需要立法的配合,也需要政府其他行政體系的長期支援,這都不是一蹴可幾的事情。因此在學校端的教育現場必須要有靈活的應變措施,才能機動的應付變遷越來越快的環境。

此次研討會中,不管是臺北科技大學的跨域共學之創新嘗試,或是雲林科技大學於未來學院的實踐規劃,都顯示了技職教育工作者對於工業發展趨勢的共同觀察,那就是不只在技術上要專才,也還要是對情勢發展具有宏觀視野的通才。而宜蘭大學生物機電工程學系以競賽磨練實作、磨練團隊、磨練人格教育上的努力,則是對現代工程實作教育做了一個整體性的示範。

技職教育的基本目的就是為了學生畢業後能與職場立即接軌,因此臺灣現有及未來的產業型態,都會直接衝擊著技職教育的成敗;臺灣的技職教育能否重新茁壯,與臺灣的產業發展是否能再度蓬勃,有著絕對相依相附的關係。因此不管是教育部在體制變革上的努力,或是學校端在教學規劃上的巧思付出,都必須要扣緊未來產業發展的需求。

然而,在工業技術以跳躍狀發展的今日,新的創業型態與新的就業模式會是什麼樣的面貌?而適合臺灣發展的又是什麼樣性質的產業?是持續發展像電子代工業這種可以收納大量就業人口的類別?還是高額資金與高階人才集中的生技產業?抑或是力求創新突圍的個別中小企業?

這些已經是國家整體經濟發展的事務,超過了教育體系單獨能夠影響的範圍。雖然我們很期待國家的官僚與立法體系,能夠周延的進行整體規劃並且有效率的執行,但是依臺灣的政治現況,我們無法太天真的樂觀。不過,也無需太先入為主的悲觀,因為臺灣民間的生命力,仍然可見各種突圍的旺盛企圖心。

 

技職教育的創新發展

其中一個猶如當年網路時代來臨之前的各種新創風潮,創客的自造者運動,在臺灣正準備展開它的影響。在這次研討會中,我們看到臺北科技大學點子工廠&自造工坊的成立,企圖在傳統的藝術教育中加入創客並融合創客的創新努力;超大型跨國企業的微軟,透過BizSpark平台,也開始提供臺灣豐富的雲端資源、開源軟體等創業者需要的後勤系統;OpenLab的臺灣創客之共筆記錄,則有效地提供新加入的創客者豐沛的同好資源;我們也看到內湖高工的家長們,對於新創時代來臨的新體悟,進而影響並支援學校遂行新嘗試的感動。

創新創業也在大膽推進。像是天空科技在兩岸創客市場上的耕耘;學次方這個年輕人的組合,企圖以遊戲開創教育新時代的逐夢努力;在五股創業基地,也示範了一次由創客到創業歷程的翻身床墊;更有堅持以獨立作業的方式,對於技職教育、政策與產業發展持續提出第一手觀察與報導的《技職3.0》。一場僅有一天時間的研討會,絕對無法對技職教育的發展提出全面與細緻的討論,也無法導出確實可行的結論。但是,在這場研討會中,我們還是可以在每個簡短的演講中、在緊湊的提問與回答中,看到臺灣官方與學校、民間企業與個人,如何在現有困局下突圍的努力。

在這個觀察的基礎上,我們希望這次的研討會能引發更多的討論,產官學界都能積極的相互攜手,解決已經燃眉的臺灣技職教育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