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專區

2019-11-01小兒麻痺疫苗再進化 可望更穩定安全 599 期

Author 作者 編輯部
脊髓灰質炎(poliomyelitis),俗稱小兒麻痹,是一種經糞口傳播、感染的疾病。臨床症狀上會有發燒、嘔吐、頸部僵硬及四肢疼痛等症狀,少部分患者會因脊髓運動神經細胞遭到破壞,產生肌肉無力或麻痺現象而導致行動困難。

小兒麻痺症的病毒共有三種(PV1、PV2及PV3)。為預防此疾病的感染,現今最常見的兩種疫苗均可預防這三型病毒,分別是口服活性減毒疫苗(oral liveattenuated virus vaccine, OPV),又稱沙賓(Sabin)疫苗;另一為注射型無活性的脊髓灰質炎疫苗(inactivated polio virus vaccine, IPV),又稱沙克(Salk)疫苗。

2015年9月時,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宣布全球已根除脊髓灰質炎病毒第二型。因此,自2016年5月開始,將三價口服沙賓疫苗調整成兩價(OPV1與OPV3),而三價注射沙克疫苗則為輔助使用。

儘管使用口服沙賓疫苗能預防大多數脊髓灰質炎病毒的感染,但在極少數情況下,此減毒疫苗可能會變種,從而產生具神經毒力和可傳播的脊髓灰質炎病毒(cVDPV)。去(2018)年,位在大洋洲的巴布亞新幾內亞(Papua New Guinea)和印尼(Indonesia)便爆發脊髓灰質炎病毒第一型(cVDPV1)的疫情。不僅如此,自全球停止使用OPV2以後也陸續在七個國家或地區爆發150多例脊髓灰質炎病毒第二型(cVDPV2)的疫情。

所幸研究發現,有效控制變種病毒的方法為使用單價的OPV2。然而,研究也顯示在先前未口服OPV2、腸道黏膜免疫力下降的情況下,若單獨接種OPV2也可能會引發cVDPV。儘管注射沙克疫苗並不會使病毒產生變種,但也因而不會誘發腸粘膜的免疫反應,所以無法有效地中斷病毒傳播、阻止疾病擴散。

於是,比利時的安特衛普大學(University of Antwerp)研究團隊嘗試開發出兩種改善遺傳穩定性(genetic stability)的OPV2候選藥物(candidates),並進行人體測試。團隊找來30位年齡介在21~50歲,曾接受過沙克疫苗、健康的受試者,隨機分配成三組並觀察接種疫苗後的28天,以評估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反應。

結果發現受試者並無不良反應發生,此外,更發現兩疫苗能降低體內減毒病毒回復神經毒力攻擊自體的可能,進而減少cVDPV的產生。研究人員表示,目前兩藥物已通過第一期臨床試驗(Phase I),具有潛力成為小兒麻痺疫苗,另一更穩定的選擇。

 

Van Damme P et al., The safety and immunogenicity of two novel live attenuated monovalent (serotype 2) oral poliovirus vaccines in healthy adults: a double-blind, single-centre phase 1 study, Lancet,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