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封面故事
- 2017年
- 572期-蝦(8月號)
文章專區
2017-08-01賴玨光專訪-溫室養殖白蝦,養蝦場走訪
572 期
Author 作者
文詠萱/本刊主編。
臺灣在過去曾以「草蝦王國」稱呼風光國際,然因病毒肆虐臺灣養殖蝦業如今不如以往。《科學月刊》為了解臺灣養殖蝦現況,前往枋寮拜訪魚蝦養殖專家賴玨光。
抵達賴玨光提供的地址,先行帶我們參觀淡水鰻魚循環水養殖場、後院農場後,再開車載我們到海水漁場溫室養蝦場參觀。「我本來就是養殖本科系畢業,也算是我的興趣,有興趣養的都養,曾經在山上養鮭鱒魚,到平地陸上養蝦、石斑魚、鰻魚或是到海上養海鱺、鮑魚等。」賴玨光說。
常見的養殖種類
賴玨光的室內溫室養蝦場花了半年的時間建造,並陸續在擴大中,賴玨光的養蝦場內主要是養殖「南美白蝦 (Litopenaeus vannamei)」。「蝦類較能產業化的蝦為南美白蝦,比例為全球年交易500萬噸中數量最大 的,可能超過9成以上。」賴玨光說。
臺灣舊時稱為「草蝦王國」,為什麼現今市面上草蝦較少見?「當時草蝦桿狀病毒肆虐,是導致草蝦產業式微的原因,取而代之的是南美白蝦。為什麼是南美白蝦?夏威夷的海洋研究所針對白蝦篩選,開發無特定病源 (SPF)種蝦,主要SPF 蝦母品種即 為南美白蝦,因此現今養殖蝦多為南美白蝦。」賴玨光提起另外一項原因:「除了疾病之外,即是生產效益,養殖者會以『坪效(是每一平方米或是每單位面積的產能)』最為考量。以南美白蝦來說,蝦彼此的殘食性沒有那麼高,是屬於可以高密度養殖的蝦類,相對而言,草蝦的口器堅硬,大隻捉到小隻不用等脫殼就啃掉了,殘食性較高。」
養蝦的季節性或週期
「在盛產時期,室外池養殖的蝦子約 4~5個月就可以上市了。」臺灣主要養殖業者集中在雲嘉南地區,主要以魚蝦混養為主,也就是蝦通常都和虱目魚、烏魚一起養,主要功能為清潔池子,處理餵魚剩下的殘餌、糞便及有機物質,蝦子扮演工作蝦的角色可有可無。「季節性是臺灣養殖最大的問題,白蝦現在多與虱目魚等魚種混養,到了冬天,因為虱目魚怕冷死,其他魚種一收成,冬天就不再養以及低水溫期蝦停止生長,導致蝦供應斷層。」賴玨光說。「由於混養的關係,產量不足無法供應市場,只能從國外拉蝦進來,一年臺灣海水蝦的生產大約 1 萬 2000 噸左右,而進口量就超過4萬噸。」
蝦場建立
蝦子屬於底棲生物,需要的養殖設備和魚並不相同。「因為魚有泳鰾,可以讓魚在水體裡面自動分層,但蝦子沒有。蝦子在水體內如泳足不撥動時只能往下趴,屬底棲生物,養殖池它只有幾個平面可以使用,所以怎麼養密度都不會像魚類這麼高。既然密度比魚低很多,蝦子的水處理設備能力就不需要像養魚所需要那麼強。」
另外,賴玨光認為建立蝦場最困難的是人才訓練,要如何讓新進人員上手管理,並讓養殖場順暢運作,是有難度的。「從學校出來的學生,很少受完整的商業化操作訓練,就算是本科系學生來了之後,還是得要從頭訓練。」另外還提到政策面的困境:「東南亞到處可見水面滿滿的水車專養池,臺灣目前卻只能以混養的方式。不單只有養蝦業沒落,就連其他農牧業也在沒落中,希望這一塊臺灣主管機關能夠正視這個問題,不是一直催眠老百姓臺灣是農業、養殖大國,其實早就不是了。臺灣水產養殖業如果要永續經營的話,是有必要吸收更多國外的經驗。」
蝦病毒肆虐
無脊椎動物和脊椎動物的差別,無脊椎動物與脊椎動物因為免疫系統的差異,通常脊椎動物比較能夠對抗外來的病源,但是無脊椎動物沒有這樣的機制,如果碰到新的病毒,通常會造成大量死亡。
「病毒也是全球蝦養殖所面臨的問題,而且不斷有新病毒流行。過去為白斑病毒(WSSV)與桃拉病毒(TSV),漸漸威脅變小後,又出現早死症(EMS)病毒,這類的病毒連SPF蝦苗也沒有能力抵抗。」賴玨光解釋早死症病毒來源:「早死症病毒是由海洋弧菌帶來的病毒,現在利用優勢菌以菌抑菌的方式壓抑常態的弧菌,目前早死症已經不是大問題。但最近聽說泰國又有一批蝦瘟,推論應是新的病毒出現。」關於蝦淨水,賴玨光提到由國外提出的養殖方法,叫絮棉體(biofloc)養殖法,絮棉體是團狀物質,能把菌、藻及懸浮顆粒凝結成一顆,這種一邊養殖一邊淨水又可達到飼料節約的方式足以讓每立方米養到2~3公斤以上的量。……【更多內容請閱讀科學月刊第57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