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專區

2017-09-01音色的祕密 小提琴與古琴的材料科學 573 期

Author 作者 戴桓青/國立臺灣大學化學系副教授。 加州理工學院化學博士。研究專長為化學生物學、神經化學與阿茲海默症。平時喜愛古典音樂與發燒音響。
古董樂器,不但是人類的重要文化資產之一,也是許多當今音樂家賴以謀生的工具。在歐洲與中國這兩個文明裡,最珍貴的古董樂器分別是小提琴與古琴,都是木製的弦樂器,這似乎意味著材料的老化與弦樂器的微妙音色有著密切關係,而藉助現代的化學分析,我們越來越能窺探其中的秘密。在探討老化的奧秘之前,我們將先介紹小提琴與古琴的製作材料。

在歐洲,最具傳奇性的古董樂器是義大利的小提琴。一般認為小提琴是由克里蒙納(Cremona)的阿瑪悌(Andrea Amati)在500年前發明。克里蒙納曾孕育出阿瑪悌、史特拉底瓦里(Antonio Stradivari, 1644~1737)與瓜奈里 (Giuseppe Guarneri, "del Gesù", 1698~1744)三大製琴 家族,活躍於1550~1750年間。200年來的小提琴大師幾乎都只偏好演奏史特拉底瓦里與瓜奈里的作品。為何無數的後代製琴師都無法達到這兩位大師的音色水準?是歐洲音樂史的一大謎題。

 
在中國,文人最珍視的樂器是古琴。這項七弦樂器,在四藝(琴棋書畫)之中排行首位(古箏與古琴 外型相似但尺寸較大,並有21 根弦)。古琴的發明應 該屬於周代,已出現於詩經中,早於孔子的年代。晉代傅玄的《琴賦》曾提及中國第一把名琴是齊桓公(卒於 643 B.C.)所收藏的「號鐘」。而現存最古老的七弦琴是唐代的作品,傳世的唐琴仍有十餘張。中國最著名的製琴家族是唐代居住在四川的雷氏家族,現存最著名的唐琴如春雷、九霄環佩與大聖遺音都被認為是雷氏的作 品。此外,中國最古老的樂譜,是唐代的《碣石調·幽 蘭》,是一首以文字記譜的古琴曲目。今日的琴人仍然能以八世紀的唐琴「太古遺音」來演奏8世紀的唐曲《碣石調·幽蘭》,製作21世紀的數位錄音,所以古琴可謂 中國音樂史上的活化石。
 
 

史特拉底瓦里名琴的特殊材料

 
在 2010年 8 月份的《科學月刊》中,我們曾經撰寫一篇文章介紹史特拉底瓦里名琴的研究,探討塗漆的配方與結構,以及塗漆對聲音的影響。從19~20世紀,許多專家都認為史特拉底瓦里的秘密在於塗漆秘方。近年來隨著名琴塗漆研究的成果累積,其成分已經大致被闡明,歐美製琴界對於塗漆也產生了新的看法,普遍不再認為史特拉底瓦里的塗漆足以成為特殊音色的關鍵。同時,一種新的假說也孕育而生,認為名琴的秘密在於木材的化學處理。……【更多內容請閱讀科學月刊第57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