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專區

2018-05-01日常語言是否能反映出人的自我發展? 581 期

Author 作者 編輯部
與個性有關的自我發展(ego development),似乎也與自然語言有所連結。蘭寧(Kevin Lanning)博士與佛羅里達大西洋大學研究 團隊日前於《 自然:人類行為》(Nature: Human Behaviour)發布最新研究,其檢閱 25年來所收集到、近4萬多份的華盛頓大學完成句子測驗(WUSCT,為一衡量自我 發展階段的指標)短文樣本,亦使用語言查詢與字數統計(LIWC),根據語法構成和心理意義拆解樣本。

研究表明,語言發展早期多與衝動與滿足有關,接著表達內容發展出如外表、適應性等議題,再來是最常見的自我懷疑和成為公眾焦點的成本問題,即人們對成就的 關注變得相對重要,而在較高階的發展中, 抽象因素如特權,最終會導出更廣泛的人生目標。此外,較自我中心的語言(如﹔我……)在發展歷程裡的使用減少,而複雜性(如:雖然……)相對增加;與非正式和衝動(如憤怒、性)相關的LIWC資料常與自我水平(ego level)下降有關,而在發展後期贅言的比例亦有所增加。

蘭寧表示,透過該研究將能更深入了解自我發展、與他人人格和個體的差異,以及其在形塑人、文本和文化背景中的效用。若自我發展能從日常的語言中進行評量,那麼從兒童故事、Twitter到政治演講,都能為我們的道德、社會和認知發展狀態提供新的見解。

Kevin Lanning et al., Personality development through natural language, Nature: Human Behaviour,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