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訪
文章專區
2018-06-01化合生活的美好點滴── 第一化粧品工廠 黃國芬副總經理專訪
582 期
Author 作者
郭羽漫/本刊編輯。
桃園市龜山區的華亞科技園區裡,集結全桃園市產值最大的幾間重要工廠,當中不乏華亞、廣達電等科技業龍頭。在一片計算機海的環伺下,我們不禁好奇作為一間化粧品工廠,第一集團當初選址的原因是什麼。
走進第一化粧品工廠,無數草皮鑲嵌於鮮明的白色主題中,挑高一樓大廳裡,極簡風格的陳設,令人感到踏實而自在。以一席樸素卻淡雅的妝容現身,簡單寒暄幾句後,黃國芬副總經理便同我們工廠蓋在這裡的原因。「這塊地之前是個素地,工業區則是由臺塑集團所開發,當時我們覺得這裡蠻乾淨、清爽的。」而建築物落成後,似乎也發揮了這個環境該有的效益。「像這邊其實就算不開燈,自然採光也是相當不錯。還有像是綠能、綠建築與環保,當初在選址時考慮很多、也把很多東西拿來作應用。」秉持自然、簡單、無負擔的品牌理念,第一從場址的選擇開始,就已經說明了自己在產業裡的定位。
消費者的生活好朋友── 讓原料不再只是原料
在做化妝品前,第一集團是做化工原料起家的。當時的第一化工廠在原料 領域已耕耘近30年,隨著時間推移, 也逐漸累積了各式各樣的客戶群。除了基本的實驗室外,也包含醫療及教育機構,甚至連做廣告特效的公司也會找上門。「 比如說『牛奶倒下來』這件事,過去不像現在有縮時、慢動作播放的效果可以使用,但又要做到很白、會彈起來的感覺,那肯定得找一些素材來代用。」
由於經營客群眾多,發現某些專業領域的工作交由消費者自行執行,結果相當有趣,便從早期相對小眾的手染開始,一路到藍染與其他植物染進行試驗。「 以前做植物染時,我們提供很多化學原料,不是只有藍染,有很多素材像洋蔥皮,就要搭配不一樣的化學原料,有時含鋁或其他原料,使用不同原料出來的顏色也不盡相同,像咖啡色也可以有不同層次的咖啡色。」自生活周遭取材,也使這個產業能不斷找到可以發揮的面向。「 像臺灣的植物素材就相當豐富,只要知道如何使用媒染劑(mordant), 利用化學原理能產生各種不同的顏色表現。」黃國芬表示。
除了染布外,黃國芬也分享過去做過的有趣企劃。「 早期還教大家葉子加 入氫氧化鈉(NaOH)、 得到葉脈做 成書籤這種比較軟性、有趣的原理,有點類似以前學生做科展,他們要找素材、找主題。」其後更是衍生出許多好玩的主題,如天氣瓶裡的結晶概念、保麗龍因有機液體所導致的腐蝕現象等。這些看似與化工原料風馬牛不相及的事情,其實背後所延伸的力量相當強大。「 要消費者不怕原料,才有機會讓更多人接處它,推廣前期很多時間都在做這一塊溝通。」
在全球危機裡 抓住全民動手做的風氣
只不過真要說到產業的轉型關鍵,就得從2003年的一場全球性危機說起。當時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 肆虐、人心惶惶,然而製作消毒用品的材料在當時並不容易取得。正因如此,若能提供消費者易取得的材料組合,除了能減緩大眾對疾病的恐慌,也能藉此推廣知識、養成習慣。「民眾會很擔心有染病的風險,於是我們教育大眾如何製作乾洗手。」對第一化工而言,每一個與消費者溝通的過程,都是洞悉情勢的機會。
「再來也教消費者如何製作清潔、卸妝用的護膚品,那時教大家如何用橄欖油做卸妝油。」無論是乾洗手還是 卸妝油,DIY 最大的重點就是其趣味性,以及製作完的成就感;不過要促成這段因果,太麻煩的製程與背景知識恐會讓人敬而遠之。「 為了讓消費者不害怕也不嫌麻煩,我們準備配方,搭配A+B 就完成的簡單步驟, 風氣帶起來後,後來的原料行也慢慢提供這些素材,也才有你們所看到的『美妝材料行』。」儘管並未直接轉做化妝品,慢慢地從生活中的大小事做介入,仍能讓企業經營起獨特的品牌價值。
與使用者正面交手 使商品設計更貼近現實生活
除了老生常談的生物友善與環保理念,如何更接近消費者的日常生活,更是化工與化妝品產業相當注重的一 環。「早期做化工的經營模式為B2B (business to business,企業間的交易)約 30 年前,因為運用化學而讓生活很便利,所以希望消費者對產品有更深層的認識。」既然要對所使用的產品做初步的了解,任何與化學有關的事情,都可以進一步探討。……【更多內容請閱讀科學月刊第58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