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專區

2018-07-01藥到不會就此病除- 怎麼用藥,才能安全又有效? 583 期

Author 作者 郭彥均/ 臺北醫學大學藥學系、國立陽明大學生物藥學所。 盧亦貞/ 嘉南藥理大學藥學系。 張顥獻/ 中國醫藥大學藥學系、臺北醫學大學藥學系 碩士班藥物科學組、

藥品也有紅綠燈?綜談藥品分級

藥品的分級有點類似電影根據內容分成普遍級、輔導級或限制級(圖一),臺灣與歐洲許多國家如英國、德國等, 均將藥品分成3個等級,依藥理∕藥 物特性及安全性分為「成藥」、「指示藥」及「處方藥」。
 

「成藥」就像是「普遍級」, 老少咸宜、可自行取得,其藥性較弱、無積蓄性、耐久儲存且使用簡便,可依照需求自行購買。依其安全性又再細分「甲類成藥」及「乙類成藥」:「甲 類成藥」共包含16 大類,如解熱鎮 痛劑、鎮咳祛痰劑、胃腸藥劑……等,需在領有藥商許可證之藥局才能買到;而「乙類成藥」共包含6大類, 分別為清涼劑、外用軟油膏類、外用撒布劑、養毛髮劑、含藥酒類、漱口水劑,一般百貨、雜貨店及餐旅服務商均有販售。在購買時,大家可以注意這些藥品的外包裝字樣,只要有標示「衛部(署)成製字第 ××××× 號」 字樣,即保障所購買的產品通過政府審核、可安心使用。

再來就是屬於「輔導級」的「指示藥」, 需要專人輔導陪伴、指導使用。指示藥的藥性溫和,其所含成分對人體具有相當的療效,需在專業醫師、藥師、藥劑生協助下,選擇最適合自己的藥品,故僅有經衛生主管機關核可的藥局才有販售。該級藥品外包裝上會標明此項藥品為「醫師藥師藥劑生指示藥品」,若為臺灣自製會再標示「衛部(署)藥製字第×××××號」, 如果是從國外輸入的便會標上「衛部 (署)藥輸字第 ××××× 號」字樣。

最後要來講講內容可能不適合某些族群、或者較激進難為人接受的「限制級」──「處方藥」,在使用前需經由專業醫師監督診斷、開立處方箋才能到藥局領取使用。處方藥所含的藥品成分、含量相較於指示藥及成藥具有更顯著的療效,相對地,副作用及毒性也較大,需要專業醫師的診斷。除此之外,有時候還需要搭配生化檢查來輔助醫師進行診斷,並選擇最適當的藥品開立處方箋來治療疾病,使我們可以依著處方箋上醫師開立的藥品到藥局領取。處方藥品的開立是需要經過層層把關的,唯有這樣才能維護患者的用藥安全。在處方藥的外包裝上會標明此項藥品「限醫師處方使用」或「本藥須由醫師處方使用」,且如指示用藥、同樣會標示「衛部 (署)藥製字第××××× 號」或「衛部(署)藥輸字第 ××××× 號」字樣。

想讓藥品發揮功效, 就看怎麼用藥

至此,我們大致明白藥品的分級與類別,但這還是不夠的。藥能「治病」,也能「致病」, 不論是使用成藥、指示藥還是處方藥,都有可能置人於險境之中,藥品的「使用」正確與否,也就變得相對重要。在使用各項藥品前一定要看清楚、問清楚,常見的方式為「用藥五問」, 即「問藥名、問藥效、問用法、問用多久、問注意事項」;而「用藥五不」也是可以保護我們的小秘訣──「不聽別人推薦的藥、不信有神奇療效的藥、不買地攤、夜市、遊覽車上賣的藥、不吃別人送的藥、不推薦藥給別人」。這些像廣告的口訣可能聽起來有點膩,卻也是使用藥品基本的「篩檢關卡」。……【更多內容請閱讀科學月刊第58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