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專區

2018-07-01為什麼有些藥是膠囊、有些是粉狀? 劑型設計與藥品的製程 583 期

Author 作者 蕭虹如、陳嘉憲/ 永信藥品智慧財產室處經理。
偶爾感冒到診所諮詢醫師,問診後從藥師手中接過一包藥袋,打開一瞧:白色、綠色、粉紅色、各種大小、形狀的藥錠膠囊分布其中,再看看藥品清單,每顆藥錠分別有不同功能:止痛藥、退燒藥、止鼻水藥、止噴嚏藥、鎮咳祛痰藥、各種胃腸症狀藥。為什麼不同治療成分要分別做成不同的藥錠?顏色、外觀、大小各有什麼不同?內心的種種疑問才剛冒出,便隨著藥錠與水咕嚕咕嚕吞下肚。

藥丸設計的繽紛世界

民眾用藥多由藥局取得藥品,藥劑師依照醫生處方及專業建議,由擺滿瓶瓶罐罐的藥局牆面及櫃子裡,調劑出安全且有效的用藥。在藥品工廠的分類中分為無菌製劑及非無菌製劑,其中無菌製劑多為注射劑,例如懸液注射劑、乾粉注射劑、注射液劑、凍晶注射劑。而非無菌製劑則分為液體劑型(溶液劑、懸液劑)、半固體劑型(軟膏劑)、固體劑型(錠劑、膜衣錠、糖衣錠、顆粒劑、散劑)。 藥廠,除了符合國際cGMP標準PIC/ S GMP 製造標準與法規規範的前提外,藥品的大小、形狀、顏色,也都與原廠藥相同。

但對一般民眾來說,則依「使用方式」分類,分別為口服藥、外用藥及注射劑,常見的口服藥又分為錠劑、膠囊劑;外用藥則為軟膏劑、貼布及栓劑。


口服藥物是如何製造?

常見的口服藥無論是錠劑或者膠囊,首先粉體的混合及製作很重要,無論是有效成分的釋放或是劑型的崩散等,第一個關卡就是粉體的品質。

粉劑/顆粒劑

在藥廠中,「刷、刷、刷」聲不絕於耳,粉碎機正忙著將藥粉碎成更小的細粉。粉碎過程使粒子變小(particle size reduction),固體物質的粒子減 小至細微狀態會增加表面積,可增加藥物溶解速率,幫助藥品吸收。藥粉通過粉碎機成為更小的粒子,適當粒子大小的主成分加上其它非主成分(賦型劑)一起送入混合桶中,上下搖擺滾動混合成均勻的粉末,混合後直接分裝成 小包或小瓶即為粉劑(powder)。 或 將粉末依照有效成份(活性成份)特性(例如有效成份遇濕或高溫加熱會起變化),選擇乾粒法(乾式造粒法)或濕粒法(濕式造粒法), 這些小團塊或片狀物再通過特定孔徑大小的篩網後,形成一定粒子大小的顆粒或圓粒即為顆粒 劑(granule),直接分裝成小包或小 瓶即為粉劑(power), 可供內服(口服)或外用(局部用)或者進一步製作成錠劑或充填至膠囊中使用。……【更多內容請閱讀科學月刊第58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