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專區

2017-04-01邁向高科技學術創業 424 期

Author 作者 作者/范賢娟,科普寫作者,曾在大學協助科技創業教育的推廣
現今校園不只鼓勵學術發表,也鼓勵學術創業。在各式各樣的創業型態當中,難度最高,成功後利潤也最高的當屬「高科技創業」。這是以高科技為核心,雖說容易建立起技術門檻,藉由專利或者專業知能給產品、過程或服務特定的保護,提高獲利空間。但整個流程並沒有想像中簡單,想到就能做到那般水到渠成,需要有人在其中根據商品化的方向去努力,因此在這篇文章當中想提示一些重點。

所謂「商品化的方向」,是指從研發構想,經過產品設計、產品製造、推廣上市,最後能營運獲利。學術界大約多數在「研發構想」這部分,通常有項技術突破、原理發現,那就足以發表文章。但要達到商業上的「研發構想」則需要有耐心去找出最佳的參數,推敲適當的應用之處,然後設計出有吸引力的產品,並能規劃出產品流程,接下來還要能推廣上市,因此這跟學術研發還是有點不同。
此外,光就研發來說,商品化的研發可能不如學術上的研發這麼令人興奮,能夠獲得知識探索的樂趣,最主要需要的是耐心,不厭其煩地從繁瑣當中找出一條可以規律常走的路,獲得一個穩定可靠的結果。

 
其次,常有學者認為自己的技術最新最好,那產品一定會最好,也一定會賣的最好。不過這當中並沒有「一定」的關係,說不定比較了解市場的人能夠嗅到產品商機,了解市場的需求,而尋找適當的技術來滿足消費者需求時,不見得學術界最新、最好的技術所做出的產品就最好,最重要還是看能否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像蘋果系列的產品所用的技術並不難,但重點在於它掌握到人們使用平板、手機所需要的便利性,因此在設計上有很多突破,讓人不論男女老幼、工作休閒都喜歡使用,這就是非常成功的產品。也讓人了解商品要能符合需求甚至創造需求,這會比技術的艱深先進還更重要。

此外,同一項技術可能可以應用在不同的產品上,新創公司要一項一項來,若同時發展過多產品會讓資源分散,此時如果沒有收入,只會增加自己財務上的壓力。至於如何安排產品發展的優先順序呢?一般而言,最穩當的是方法是先找較低階、市場大的技術來做,這可以讓自己有機會練兵,確認技術沒問題,又能有收入。也許有人就是志在高階產品,但在做之前一定要確認自己的經費夠,技術能力夠,而且跟那高階產品市場是可以連接上的,這難度真的很高。

從校園中走出來的技術團隊,還要注意「時間感」。業界的時間感跟校園中的時間感很不一樣,這可以從很多面向來講。最簡單就是學校有寒暑假,有期中、期末考,但業界沒有,不過這樣的調適應該沒有太大困難。比較有困難之處,第一點,學術界針對研究問題,會希望徹底將它搞清楚,才能發表論文,因此有的時候等個兩、三年去思考如何讓理論對稱、守恒,使演算法達到完美;但業界通常要搶上市的時間點(Time to Market),因此有時趕出來的第一版並不完美,不過如果能夠先有可堪使用的攻上市場,讓人留下印象,之後再慢慢修改,會比較有機會。不過那些「不完美」要讓人覺得僅是小瑕疵,不能是致命的問題,否則如果是有安全疑慮的問題(如手機電池自燃、汽車煞車系統等),這樣的不完美就絕對要等待修改至沒有問題才推出。

有關時間感再提一件更重要的事情,就是我們拿技術比較時,通常認為自身技術比業界現行技術好個二倍、三倍,就認為自己的產品一定有競爭力。但是要把技術轉換成商品需要時間,這通常要3、5年的時間。要知道這3、5年間,業界也會不斷研發進步,如果原先領先幅度有限,那等到自己產品出來,可能也不具優勢,很難吸引消費者青睞。這項時間感的差距,才是重要但容易被新手忽略的。

接下來從團隊組成來看,求學過程通常會跟相同知識背景的人在一起,但技術創業的這條路上,需要聚集不同背景的人才容易成功。因此想從事高科技創業發展的人,一定要有跨領域溝通能力,找到自己技術構想的重點,讓人可以快速抓住重點,大家才有討論的基礎。這跟學校循循善誘讓人把細節都搞懂並不相同,不過細節還是要交給專業人員負責。此外跟人合作時不要陷入成績迷思當中,認為對方一定要哪個大學、成績多好才配跟自己合作。做事還是要找誠實可靠、虛心肯學習、樂於溝通的會比較好。

最後針對商品行銷也提示一點可行的方式。雖然行銷通常不會是學術界的專長,但既然決定走向學術創業,就別小看這一環。這部分所要花費的資源,絕對不比研發時期還少,可能還會多上好幾倍。但這也不是光花錢就會有效果,一開始如果對此不熟悉,不妨藉由參加國內外的競賽來提升能見度,這是花費最少的宣傳方式,還有可能吸引人來投資或合作。不過這是個過渡方式,千萬不要參賽上癮,就一直以比賽為目標,而忘了產品上市所要走的方向,那就喧賓奪主了。

以上說的幾點:具有商品化的整體發展方向、不厭其煩地釐出可行作法、重視市場需求、排出適合的產品發展優先順序、掌握業界的時間感、最好有異質性團隊並能跨領域溝通、善於行銷,大家記得起來嗎?

建議各位可參考許多成功或失敗的範例,以讓自己對學術創業有更多深刻的了解。這裡也推薦工研院就有許多公開的故事可以讓大家參考,大家可以從網上找資料閱讀後思考:剛從國外學會高深的半導體技術,為什麼回來的第一個商品選擇電子錶?臺灣學回來做的產品良率那麼高,為什麼一開始沒人要買?

那一段不僅是臺灣發展的重要歷史,也可對後人許多啟發,而它最近常在國際上得獎,也是對創新技術最好的宣傳,希望大家閱讀後不會光依樣畫葫蘆,而是能思索當年各項選擇的原因,規劃出適合自己的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