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專區

2017-04-01臺灣傑出女科學家獎頒獎聚焦物質科學領域 424 期

Author 作者 編輯部
【本刊訊】由臺灣萊雅、婦聯會、和吳健雄學術基金會共同主辦的「臺灣傑出女科學家獎」,第10屆於3月初頒獎,本屆各類獎項得主皆從「物質科學」領域的女科學家中選出,女科學家獎獎項分為傑出獎、新秀獎及孟粹珠獎學金。

傑出獎得獎者為臺大凝態科學研究中心主任暨特聘研究員林麗瓊,其主要研究領域在半導體、光電與能源材料,並著重於利用先進薄膜技術來合成低維度奈米材料,探討其成長機制、微結構與各種物理及化學性質的關係,投入應用物理領域已超過30年。根據臺灣傑出女科學家獎新聞稿表示,1989年林博士取得美國哈佛大學應用物理學博士學位;1989年至1994年期間在美國奇異公司(GE)研發總部材料科學研究中心擔任材料科學家,是該公司第一位亞裔女科學家;其後受聘於臺灣大學凝態科學研究中心於1994年返回臺灣,成為臺大凝態科學研究中心第一位女性研究員,主持尖端材料實驗室,至今已逾20年。

新秀獎則由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學研究所研究員許雅儒與中央大學物理學系副教授余欣珊獲得。許雅儒的研究主要是利用臺灣本島和周邊地區的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觀測網,以及分析地形變儀器的觀測記錄,來了解地下深處的斷層帶的物理性質,在地震周期中不同時段的地殼變形機制、以及岩石圈的應力和應變狀態。這些資訊可用來估計斷層的滑移速率、發生大地震的潛能、以及可能發生的地震規模,並以此作為未來地震活動的趨勢評估和採取防災措施的科學依據。許雅儒的研究有多篇論文發表於Science期刊、構造物理學等國際頂級期刊。

另一名新秀獎得主余欣珊是高能實驗物理的專家,在粒子物理的實驗研究方面擁有豐富經驗。她的研究重心為歐洲核子研究組織(CERN)的大型強子對撞機實驗(LHC),她隸屬於其中之「緊湊渺子線圈偵測器(Compact Muon Solenoid Experiment, CMS)」國際實驗團隊,研究質子對撞後產生的高能光子和Z玻色子的動量和角度分佈,用以檢驗標準模型的預測。余欣珊憑藉著出色的研究成果,在三千多人的高能物理實驗團隊CMS中,兩次獲選擔任物理小組召集人(Convener),帶領20~30人之國際團隊;整個實驗團隊136個召集人裡,其中只有6名來自亞洲的學術機構,余副教授便為其中之一,大幅提升了參與CMS實驗的臺灣團隊之國際能見度。孟粹珠獎學金由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所博士班四年級學生謝孆慧獲得,獎項目的為鼓勵年輕女科學家。

新聞來源:吳健雄學術基金會,〈臺灣女科學家屢創新突破 尖端材料開發與應用享譽國際臺大凝態科學研究中心主任林麗瓊特聘研究員  榮獲「第十屆臺灣傑出女科學家獎」〉,2017年3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