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報導
文章專區
2017-05-01南臺灣珊瑚即時觀測與復育行動
425 期
Author 作者
編輯部
【本刊訊】珊瑚,為刺絲胞動物門,大部分不具有移動能力,主要食物來源為水中的浮游生物或是仰賴共生藻獲取養分,而珊瑚礁則是由珊瑚分泌的碳酸鈣形成的骨骼,在經過數百年至數萬年的生長過程中產生。而從先前文獻中可以發現,海中的珊瑚礁的多寡是海洋環境是否遭受破壞的指標。而由於近年來臺灣的珊瑚海域環境也遭受破壞,使珊瑚的保育工作更是刻不容緩。
而國研院海洋中心也為了追蹤海洋底下的珊瑚,自2015年開始,便與墾丁國家管理處攜手合作,投入水下探測與數值模擬相關海洋科技研究能量,藉由觀測珊瑚產卵與追蹤珊瑚產卵擴散、漂流路徑及著床位置的底質特徵,嘗試用更有效且直接、創新的作業方式,進行珊瑚保育工作。
而這項研究也已連續進行了2年的觀測,而近期,已是珊瑚大量產卵的季節。研究人員在此海域架設了3部水下攝影機,希望透過水下系統,並配合物理海洋之海流調查及生物採集方法,明確掌握珊瑚卵之數量及漂散過程,在投入海洋中心各項研究能量進行聯合觀測下,能了解墾丁南灣地區珊瑚卵之擴散與著床範圍。
此外,在此時刻各式各樣的珊瑚都會在海洋中進行夜間的產卵,往年都會吸引大批的遊客為賭珊瑚產卵的盛況,並吸引攝影好手爭相拍攝。不過,因近年來影像直播盛行,因此國研海洋中心也再次與墾丁國家管理處共同規劃,選擇在產卵旺盛的核三廠出水口附近,來進行直播觀賞此觀測區域。
拍攝地點在海面下約3、4米深的水域,這樣的深度剛好能夠看到不同珊瑚釋卵的過程,畫面壯觀。研究人員也期望透過水下即時影像系統,除了能夠精準掌握珊瑚大量產卵的時間之外,也能讓民眾在家就能進行產珊瑚卵的觀賞。除了觀賞之外,也能共同關懷海洋生態。
不只是臺灣的珊瑚,近期全球也為了珊瑚的大量死亡而憂心,因氣候的變遷也使全世界各地的珊瑚礁大量的消失當中,科學家預估約會有90%的珊瑚在35年後滅絕,為了防止珊瑚礁的繼續的死亡,目前也發起了「珊瑚50(50 reefs)」的跨國計畫,未來也會選出50處岌岌可危的珊瑚海域,期望能夠有效阻止珊瑚的消失與白化。
因此,在臺灣的觀測除了在整合海洋探測能量與珊瑚的保育之外,研究人員也期望能透過海洋生態保育與海洋環境維護,建立並提供海洋開發、防救災、海上急難救助、環境保育及休閒活動之決策模式等面向所需之參考資訊,為臺灣的珊瑚礁海域盡一份心力。
國家實驗研究院,〈陪珊瑚產卵!共同關懷海洋生態 南灣珊瑚產卵聯合觀測〉,2017年04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