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報導
文章專區
2017-11-01喝野生茶有什麼不對?
431 期
Author 作者
龔冠寧/林業試驗所六龜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
圖一:生長天然環境中的臺灣山茶。(龔冠寧攝影)
臺灣山茶
一說到臺灣山茶,我們必須先問,是哪一種茶?臺灣的茶、臺灣的山茶、還是臺灣山上的茶?而今天,要說的是一個土生土長的臺灣茶。
臺灣山茶(Camellia formosensis)是臺灣的原生植物(圖一),既不是從其他地方引種栽培,也沒有經過任何的人工改良,與我們在電視廣告中常見的東方美人、青心烏龍、文山包種等作物茶有些不同,是近年來愛茶人士的新寵,更是臺灣土生土長的茶科植物中少數可以做為製茶飲用的種類,並且逐漸開發推廣為商品化、產業化的明星物種(圖二)。
圖二:天然更新的臺灣山茶幼苗。(龔冠寧攝影)
臺灣山茶在臺灣最早的紀錄,可以追溯到距今300年前。西元1717年,清朝官員周鍾瑄於《諸羅縣誌》敘述:「水沙蓮內山茶甚夥,味別色綠如松蘿、山谷深峻、性嚴冷,能卻暑消脹。然路險,又畏生番,故漢人不敢入採,又不諳製茶之法⋯⋯」過去臺灣山茶在分類學上曾經被認為是茶樹(Camellia sinensis)的一變種,並依照在臺灣分布的地點不同,又有眉原山茶、武威山茶、鳳凰山茶、南鳳山茶或永康山茶等名稱出現,無論是什麼名稱,它是屬於臺灣真正的原生茶種。一個以臺灣為名的山茶——臺灣山茶,還不夠特別嗎?
坊間流傳著許多臺灣山茶的神奇與特別之處,像是它超級提神、喝了睡不著,而且非常耐泡,還有著特殊的茶香,被稱讚有著「一股濃厚的臺灣味」。如果是野生的臺灣山茶,那更是獨一無二,不用藥、不施肥、天然有機,由老天爺管理的山中瑰寶。然而,雖然野生的臺灣山茶在臺灣中央山脈西南側確實有其分布,東側則有少部分,而且在野外生長族群算是穩定,但要製成茶葉作為商品販賣,產量真的足以應付廣大的消費者嗎?
當野生的名號太過於吸引人的時候,許多野生系列的產品就開始如雨後春筍般的冒出,像是「半野生」、「接近野生」、「我們家種的也是野生茶」這一類的說法出現。但,你看出他的盲點了嗎?像是經由人工的方式,將臺灣山茶的苗木種植在天然的環境中,比如說自己所擁有的私有林,當然也可能是承租的林地上,有些則是已經變成茶園經營管理。因為它和野生總是扯得上關係,無論是來源野生,採收方法像野生,或是管理方法類似野生,所以「我家也是野生茶」的說法自然也是千奇百怪。
為什麼野生山茶不適合做成茶葉
依照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訂定的植物紅皮書中,臺灣山茶被列為易受危害等級(Vulnerable species, VU),用白話文來翻譯,100年內你到野外看不到它的機率大於10%。再換個方式來說,它是一種遭到採集破壞後,容易往滅絕方向走的物種,需要我們給予較多的關心和保護。現在保育意識高漲,保種行動, 方舟計劃都在大力推行的同時,如果是因為我們貪嘴喝茶的原因,可能造成一個物種的消失,這樣還不嚴重嗎?
臺灣山茶,是屬於臺灣真正的原生茶種,按國有林林產物處分規則的規範分類,臺灣山茶茶青屬於林產物中的副產物,當然長在國有林地上的臺灣山茶自然屬於國家的財產,不可隨意取用。但是當臺灣森林中的野草、野花變成是一種冰箱,甚至是提款機概念的時候,這些花草擁有在強健的身軀都抵擋不了持續的摧殘。但好消息是,其實這些野生的山茶已經可以由人為栽培管理了,例如永康山茶。
圖三:臺灣山茶適合在半遮陰的林下生長。(龔冠寧攝影)
臺灣山茶,值得栽培嗎?
目前坊間對於臺灣山茶的研究,較著重在茶的品系、來源,而針對成分著墨的相對較少。與其他茶種之間的比較,是持續進行的研究項目,林業試驗所的周富三研究員針對六龜地區採收的茶青,進行主要化學成分及抗氧化活性分析,初步結果顯示和其他對照茶種(清心烏龍、金萱)相比,臺灣山茶在抗氧化的表現突出,但是在茶所含的其他成分(維生素、蛋白質、礦物質元素)是不是一樣擁有較佳的表現,仍尚待研究探討。
不過,視為臺灣山茶變種的永康山茶則有不少研究紀錄。位於臺東的茶業改良場園內有蒐集各種形態的茶芽種源,依照茶芽的色澤、葉片色澤、葉形等進行區分,是適合製作綠茶或紅茶飲用的資源。永康山茶目前已經開始收穫,可稱達到具產量的規模,當然,是經過修整的茶園,需要修剪、施肥等手段,而並非野生收穫;有些甚至移到低海拔地區種植,一年之中可以多次收穫。
2008年,楊剛顥的論文則探討永康山茶的綠茶化學成分與抗氧化能力,比較永康山茶和青心烏龍、臺茶八號及臺茶十二號(金萱)等品種製成之綠茶。結果顯示永康山茶在水分、粗脂肪、粗蛋白及灰分含量皆與一般綠茶成分含量相近,綠茶茶湯中可溶性固形物及總游離胺基酸僅次於臺茶八號,總酚、總兒茶素、總酯型兒茶素及沒食子酸含量則是四品種中最高。至於咖啡因含量則低於臺茶八號,維生素C含量約為其他品種的1/2 ~3/4,含量相對較低。此外,永康山茶的總抗氧化能力(TEAC)也較其他3種作物茶來得出色,永康山茶達2.09 mM Trolox,高於其他三種茶類(1.88~1.68 mM Trolox),顯示永康山茶具較佳抗氧化力。
而鄭混元等人的文獻則針對永康山茶品質特徵、成分及礦物元素進行探討。由研究中指出永康山茶製成的紅茶及綠茶品質優於保種茶、青蕈鮮菇香味為特徵,文中更進一步的描述消費者端最在意的「品質」問題。市售的臺茶十二號(綠茶)或臺茶八號(紅茶),僅在沖泡第一次時,品評的滋味和香氣的略優於永康山茶,沖泡二次時已為顯著差異,而第三次之後則以永康山茶有較佳的表現 ,與坊間常說的山茶很耐泡似乎是不謀而合的。綜合上述來看,可以發現臺灣山茶或是永康山茶與其他茶種相較之下,雖然許多成分略有高下,但在抗氧化的能力是不容置疑的,開發成茶飲大有可為。
臺灣山茶的經營和難處
「野生山茶正夯,六龜警護茶行動開始」。這是2016年4月六龜地區臺灣山茶採收季節,報紙新聞所刊出的標題。過去曾經發生為了方便採茶,而將臺灣山茶茶樹截斷的案例。生長速度不是非常快速的臺灣山茶,需要生長30~40年才能夠長到胸徑約10公分的大小,卻只要3~5分鐘的時間就能毀於一夕。因此,政府單位為了防止莠民顗視這些山茶,從積極管理轉變成有條件開放,進而標售採取,期盼能解決山茶遭盜採濫伐的問題。資源有限而慾望無限,野生的臺灣山茶每年能有多少產量是有限的。
以六龜地區的南鳳山茶區,每年大約可以產出2000斤的茶青(約400斤的茶葉),如果相比經營管理的茶園,產量只能說是很少。以南部六龜的為南鳳山茶為例,有相當高的比例為政府機關所管理的試驗林地及國有林班地上,過去為了保護這些珍貴資源,採取的是封山保護,不讓民眾可以自由進出肆意採集,但封鎖的政策最後總是無法長久,只能夠治標卻不能夠治本。在採茶的季節裡,不斷有官兵捉強盜的新聞播出,有時甚至是惡意炒作價錢所製造的事件,目前六龜野生山茶茶葉一斤要價5000元起跳。雖然買賣本來就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特別是這種少量沒有行情價的農產品。
2012年周富三等研究人員試圖估算六龜野生山茶的產值,透過野生山茶表面積和茶青重量的相關性來計算,方程式為Y=17.389 e0.2851X〔X=表面積(m2);Y=茶青重量(g)〕。在密集生長野生山茶的茶區中,1公頃的林地約莫可產出製成17.32斤的茶葉,以2016年的六龜野生山茶茶葉一斤5000元的販售行情來看,1公頃的產值是86600元,以整個山頭的精華產區35公頃估算,就有近300萬元的利益可圖,這還不包含散生四處的茶樹,這樣商機無限的山頭,怎麼不讓人垂涎三尺呢?
當然,前提是你能夠踏遍山野,並且非常迅速的把剛冒出的新芽通通採完。採野生山茶並不容易(圖四),和一般矮化、集中、便利的茶園不同,必須從早到晚的埋首於林野之中,未上手的新兵甚至花在找茶的時間比採茶的時間還久,有時一整天下來卻沒有多少收獲,也難怪它的價格居高不下,此外要培養一個熟悉山頭水勢的師傅也不是那麼簡單。有需求就有供給,這一直是生態平衡與經濟發展的零和遊戲。
圖四:可作為製茶茶青的臺灣山茶新芽。(龔冠寧攝影)
過去為了保護這些珍貴的野生資源,多半採取的是封鎖保護的方式,但百密終有一疏,山這麼大一片,處處都是入口,也處處都是出口,這種禁令式的管理無法有效管制,而逐漸演變成開放標售採摘,期待透過自主管理的方式能夠降低對於野生臺灣山茶的傷害。當我們不再追求「野生」這個名牌時,讓臺灣山茶獲得一個喘息的機會。
臺灣山茶的產業,目前已經有愈來愈多林農投入種植,並且已經證明是可行的經營方式,採用粗放、不施肥、不修枝的方式任其生長,所謂仿造野生經營的管理,一樣可以獲得不錯的收益,茶的品質和氣味與野生的臺灣山茶有著相同韻味,販售的價格只有將近野生山茶售價的60%(大約2000~3000元/斤),讓更多的消費者能夠體會臺灣山茶的好(圖五),唯一尚待補足的證據是,目前未有研究指出野生和在栽培的臺灣山茶,究竟有甚麼不一樣?是成份、營養價值或是對於製茶飲茶是沒有不同的呢?這仍待要更進一步的研究證實。
野生資源
天然藥物的來源中,來自野外的植物資源佔了很大一部分,例如牛樟芝、天麻、金線蓮這些價錢高貴的中草藥材。利用或許是無可避免,但重要的是如何妥善利用、不致耗竭。更何況早就有許多藥廠、生技公司、政府機關投入開發製造,成為產業的案例。臺灣山茶在培育與種植方面,並沒有太多阻礙及難解問題,或許選擇人工栽植並仿造野生環境經營的方式,同時發展產業,得以兼顧保護野生種源的方式,是我們未來值得努力的方向。
圖五:經由人工種植所製做而成的臺灣山茶茶葉。(龔冠寧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