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專區

2017-12-01區塊鏈應用發展與案例分析研討會 探討金融科技新發展 432 期

Author 作者 李依庭/本刊主編
近年來網路世代的串燒,貨幣的方式也不再侷限於鈔票、信用卡和銀行等實體脈絡的連結,新興網路貨幣比特幣(Bitcoin)、區塊鏈(blockchain)的應用興起,也顛覆了人們對於金融科技的想像。面對來勢洶洶的21世紀全新電子貨幣與區塊鏈科技,對現今的金融科技產業而言,也是一項全新的突破與挑戰。
 
有鑑於此,今(2017)年11月號的《科學月刊》就以比特幣與區塊鏈為專題,大篇幅的解釋與探討時下最新的電子貨幣與金融新科技的結合,邀請專家、學者深入淺出的撰寫一系列的文章,包含〈數位黃金比特幣〉的介紹、〈顛覆金融業的區塊鏈〉與〈區塊鏈進階應用的問與答〉,期望此領域不只是金融科技產業知曉,而也能讓尚在就讀的莘莘學子得以學習、了解。
 
而也因著11月號的專題,《科學月刊》為了讓更多金融科技方面的專業人士或想更深入學習的讀者對比特幣與區塊鏈有更進一步的認識,科學月刊社與臺灣大學資訊管理學系數位未來研究中心DFRC、東吳大學富蘭克林金融科技開發中心共同主辦『區塊鏈的應用發展:7個概念驗證計畫(POC)案例分析』研討會。
此研討會於11月21日於臺灣大學管理學院正大國際會議廳舉行,當天所邀請到的講者有政治大學科技管理與智慧財產研究所曲建仲助理教授、臺灣網路認證公司策略長杜宏毅博士、東吳大學富蘭克林金融科技開發中心蔡宗榮執行長與臺灣大學資訊管理學系曹承礎教授,透過演講與相互問答的方式將知識分享給聽眾。
 
雖然研討會主題為區塊鏈的實際應用與發展,不過在研討會的一開始,曲教授還是從區塊鏈的由來——比特幣的興起開始著手,除了介紹比特幣的起源、交易流程、原理等工作細節外,並提出比特幣的三大特性:交易識別確認、資料無法竄改與節點資料同步。而其中,第二項特性就是透過「區塊(Block)」與「鏈結(Chain)」,確保交易資料無法篡改,也就是區塊鏈應用的前身。
 
透過曲教授由淺入深的將比特幣的特性、操作流程、技術的演進,甚至是其問題與限制等逐一進行細微的探討後,杜博士則針對金融業務應如何使用區塊鏈、在金融技術的操作與作業模式需如何改變、且此技術對資本市場的適用性、流通性、私密性與成本影響等,做更進階的介紹與探究。
 
縱使現今已有區塊鏈的案例在進行,不過對於區塊鏈的應用,還是有其限制與挑戰。在演講中,杜博士也提供各項國外已進行的不同案例進行剖析,並表示區塊鏈雖有其優點,但也有其痛點,更進一步提出未來要如何因應的辦法與目標。研討會的最後,透過杜博士、蔡執行長與曹教授的相互問答,並與與會聽者共同討論現今或未來國內、外各種區塊鏈的應用與實際遇到的阻礙或風險等,為研討會劃下一個完美的句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