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購物車
(
0
)
HOME
×
關於科月
關於科月
科月目錄
科報目錄
購買科月
訂閱方案
優惠方案
諾貝爾系列
購買單期
購買通路
投稿須知
推廣專案
星火相傳計畫
支持專案計畫
進階搜尋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繁體中文
English
ig
line
facebook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Search / 搜尋
分類選單
- 文章分類 -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專欄
文章專區
2025-04-01
從科幻到現實 AI機器人打造 3D 列印橋
664 期
Author 作者
蔡俊鐿 | 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工學博士,結構工程技師,林同棪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技術顧問,兼任臺灣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系教授級專家。專長為特殊景觀橋、斜張橋、拱橋、超長跨徑橋、高鐵工程、等專案管理。
3D列印
建築
橋梁
土木工程
Take Home Message
• 相比傳統施工技術,3D 列印結合機器人技術可以確保品質、減少工期、降低成本,實用性質高。
• 3D 列印原理為透過材料層連續疊加的增材製造,形成三維的實體構造,有別於傳統工法的減材製造是先將材料加工成基礎零件再組裝,3D 列印能簡化產品製程。
• 滿足個性化設計、製作效率佳、不畏惡劣施工環境等特點,將會是未來3D 列印應用於橋梁工程上的優勢。
2021 年,一座形狀特別的金屬橋梁(圖一)在荷蘭阿姆斯特丹啟用,引起建築界關注。這可不是普通的橋,是世界上第一座結合機器人與3D 列印(3D printing)技術打造而成的鋼橋。2015年10 月荷蘭數位技術公司MX3D 提出機器人結合3D 列印,直接在現場製造景觀人行橋的構想,支撐橋體的空間桁架結構(space truss structure)(圖二)造型意象如同樹枝,且採用力學分布最佳化設計,使橋體內外所受的應力均勻分布。橋體的設計整體採用鋼作為材料,建造出極具科技特色的人行橋。
圖一 | 由MX3D 公司打造的3D 列印橋梁,位於荷蘭阿姆斯特丹。
圖二 | 空間桁架結構示意圖
圖為位於美國加州的日晷橋(Sundial Bridge),主梁下方由桿件組成的樹枝狀結構即為空間桁
架。
荷蘭阿姆斯特丹運河河面上,有超過1000 座橋梁橫跨,大多數為17 世紀建造。由於一般橋梁壽命大約是50 年,這些橋梁如今大多面臨老舊失修等問題,需要進行維修補強或更新,以確保市民的安全。使用3D 列印技術造橋的原理類似2D 影印用的碳粉堆疊,透過連續疊加材料形成三維實體構造,相比以往耗時甚久的混凝土或鋼結構施工法,3D 列印的造橋速度將會快上許多。3D 列印製橋的材料使用混凝土或鋼材,構件的大小則視施工機具量能而定,在工廠製造後,直接運到現場用吊車組裝,就能快速抽換這批老橋,達到節省時間及人力成本的效果。此外,因應個性化訂製的時代到來,造型搶眼的人行橋需求量愈來愈高,這些外型特殊的橋梁採用傳統施工法的困難度較高,因此更適合以3D列印的方式製造,並借助結合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的機器人技術,直接在現場搭建極具個性的橋梁,迎接訂製時代到來。
省時、省力、省材料的機器人以及3D列印技術
3D 列印目前已經運用在房屋建築、橋梁、土木構造、藝術雕塑、醫療器官組織、人造食品、飛機、太空科技等領域。不同於傳統2D 平面列印,3D 列印輸出的是三維空間模型,工作原理基本上與普通列印機相同,只是普通列印機的列印材料是墨水和紙張,3D 列印機內則裝有混凝土、金屬、塑膠等材料。3D 列印主要方法有噴出法及粉末黏結法,噴出法以混凝土、砂漿、蠟、樹脂、泡沫等作為材料,粉末黏結法則包含樹脂黏結、活性黏結、燒結及添加劑焊接等方法。
……
【更多內容請閱讀科學月刊第664
期】
回列表頁
加入收藏
列印
相關推薦
科學月刊 4月號/2025 第664期:實驗動物的過去與未來
特別價
$266
新訂一年方案:《科學月刊》一年12期
售價 $2780
新訂兩年方案:《科學月刊》二年24期
售價 $5300
TOP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
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