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購物車
(
0
)
HOME
×
關於科月
關於科月
科月目錄
科報目錄
購買科月
訂閱方案
優惠方案
諾貝爾系列
購買單期
購買通路
投稿須知
推廣專案
星火相傳計畫
支持專案計畫
進階搜尋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繁體中文
English
ig
line
facebook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Search / 搜尋
分類選單
- 文章分類 -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科技報導
動態時報
文章專區
2024-11-18
AI有保「琵」! 工研院、中華電信用AI守護臺灣黑面琵鷺
515 期
Author 作者
整理報導|羅億庭
黑面琵鷺
中華電信
AI辨識
黑面琵鷺(
Platalea minor
)是臺灣重要的冬候鳥,同時也是瀕危物種紅皮書(IUCN Red List)中的全球瀕危物種之一。每年來臺灣過冬的黑面琵鷺數量約占全世界的2/3,因此監測黑面琵鷺在臺灣的現況相當重要。近年來除了有香港觀鳥會發起、串聯東亞至東南亞各國的「黑面琵鷺全球同步普查」公民科學運動外,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也加入了監測行列,一同調查、保護珍稀的鳥類,為維護生物多樣性及生態保育的提供重要助力。
「台灣氣候行動博覽會」是臺灣年度氣候行動盛事。在今(2024)年10月18∼20日的活動中,工業技術研究院(簡稱工研院)首次亮相與中華電信共同合作開發的「AI有保琵」AI鳥類辨識行動方案,結合中華電信的5G行動網路和AI技術,自動識別棲息地內黑面琵鷺。AI自動辨識黑面琵鷺,不僅能提高黑面琵鷺數量的監測效率,更展現了科技在環境保護中的潛力,以及面對氣候變遷、生物多樣性的挑戰時,跨界合作與多方資源整合後創造出的永續價值。
在過去,臺灣主要透過衛星追蹤和人工觀察黑面琵鷺的棲息地和遷徙路徑,監測黑面琵鷺的活動。雖然傳統方法能提供重要的數據,但缺乏長期的資金支持和技術更新,可能因此影響物種監測的準確性和效率。隨著環境變遷和人為干擾的事件增多,過往的方法也使得監測結果難以反映實際情況。本次工研院團隊與中華電信合作開發的「AI有保琵」行動方案,具備一鍵部署AI模型的優勢,並透過中華電信5G高速傳輸網路提供棲地地即時影像,使AI模型能快速地進行生物辨識。此外,透過工研院開發的AI辨識演算法持續迭代與多模型精進,還可全天候穩定監控與即時辨識多隻黑面琵鷺數量,觀察者無須出門即可瞬間識別鳥群的狀況,突破了以往人工調查人力、時間與天候限制、數據不精確、鳥愈多愈難數的困境。
在工研院規劃的「2035技術策略與藍圖」中,AI技術為重點發展目標之一。此次開發出的創新AI監測方案能快速分析鳥類的數量還能即時掌握生態變化,團隊未來也將持續訓練擴充模型,以提供更精確的生態數據。透過AI辨識系統的整合,這項研究打破傳統人力調查觀測盲區及技術限制,為未來防止棲地干擾提供了新的可能,更對候鳥的保育工作注入新動能,使相關作業能更快速應對潛在的環境挑戰。
新聞來源
工研院行銷傳播處(2024年10月21日)。
AI有保「琵」 AI自動辨識黑面琵鷺監測系統 工研院攜手中華電信為黑面琵鷺保護注入活力
。工業技術研究院,
https://bit.ly/3YjbBNU
回列表頁
加入收藏
列印
相關推薦
科學月刊 11月號/2024 第659期:外泌體到底是什麼?
特別價
$266
新訂一年方案:《科學月刊》一年12期
售價 $2780
新訂兩年方案:《科學月刊》二年24期
售價 $5300
TOP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
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