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專區

2024-11-14中央研究院與中油攜手合作 臺灣首座「深層地熱探測井」開鑽 515 期

Author 作者 編譯|陳亭瑋

在臺灣政府公布的「2050 淨零排放路徑」規劃的總電力配比中,再生能源的占比為60∼70%,其中也包含地熱發電。上(10)月21日,中央研究院(簡稱中研院)與臺灣中油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油公司)攜手合作,在宜蘭員山成功啟動了全臺第一座「深層地熱探測井」。此地熱探測井是臺灣在地熱能源探索領域的一大步,不僅展現精密地質探測技術與鑽井技術的結合,也為臺灣未來的能源轉型奠定重要基礎。

臺灣位於環太平洋火環帶擁有豐富的地熱資源。由於地熱具有不受時間及天候影響的穩定性,是臺灣少數能夠自產且具備零碳排放潛力的能源。根據地熱潛能評估,臺灣擁有數百萬瓩(GW)的深層地熱潛能。然而,該如何精準定位地下的高溫熱源一直是個問題,傳統的技術難以深入開發這些深層地熱。此次中研院運用先進的地質探測技術結合3D建模,終於成功定位出熱源的位置,為地熱開發提供新契機。

在這次的鑽井前置作業中,中研院運用了包括大地電磁、反射震測、震波成像法等多種技術,耗時兩年時間建立出地下熱源的3D模型,並精確辨識出熱源儲集位置。透過這些探測技術,研究團隊可以進一步掌握熱源的分布、精確規劃鑽井工程。中研院院長廖俊智指出,此次鑽井的目標深度超過四公里,是臺灣首次進行如此深度的地熱探鑽,鑽井過程不僅揭示了宜蘭地區的地質特徵,也為後續的地熱能開發提供關鍵數據。

而中油公司也在這項計劃中發揮核心的鑽井技術,與中研院的地質探測能力相輔相成,雙方合作進行的鑽井工程不僅能夠揭示更多地下熱源的分布資訊,還能加速臺灣地熱能源的開發進程。這次成功的探鑽將大大促進臺灣地熱能開發的經驗累積,有望為未來在不同地區進行更大規模的開發打下基礎。

面對狀況愈加嚴峻的氣候變遷,全球正處於低碳能源轉型的關鍵時刻,臺灣也不例外。地熱作為一種穩定且可自產的可再生能源,對於實現淨零排放目標具有重要意義。此次宜蘭深層地熱探測井的開啟,是臺灣能源政策中的一個里程碑,顯示出國家對開發自產低碳能源的決心。這不僅是一次技術上的突破,更是國家科研力量的高度整合與應用,未來將有助於實現多元化的能源供應模式,並推動臺灣邁向更加可持續的能源結構。此次中研院與中油公司的合作,也象徵著科研與工業力量的聯手,並為臺灣的地熱能源開發帶來新的可能性。

新聞來源
中央研究院(2024年10月21日)。《2050淨零碳排》中研院與中油合作開鑽臺灣首座「深層地熱探測井」。中央研究院,https://www.sinica.edu.tw/News_Content/55/2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