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購物車
(
0
)
HOME
×
關於科月
關於科月
科月目錄
科報目錄
購買科月
訂閱方案
優惠方案
諾貝爾系列
購買單期
購買通路
投稿須知
推廣專案
星火相傳計畫
支持專案計畫
進階搜尋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繁體中文
English
ig
line
facebook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Search / 搜尋
分類選單
- 文章分類 -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科技報導
動態時報
文章專區
2024-11-14
藍相液晶製程突破 中山大學研究團隊開發「反向電致形變」
515 期
Author 作者
整理報導|陳亭瑋
光電工程學系
液晶
反向電致形變
在光電科技的世界裡,一項突破性的研究正在改變我們對光子晶體的認知。中山大學光電工程學系講座教授兼研發長林宗賢所率領的研究團隊,近期開發出全新的「反向電致形變」(reverse Electrostriction)技術,為藍相液晶(blue-phase liquid crystal, BPLC)的製造帶來革命性的進展。相關論文不僅已發表於《自然通訊》(
Nature Communications
)期刊,還入選了《自然通訊》期刊「應用物理與數學」的編輯精選網頁,成為近期最具影響力的50篇論文之一。
藍相液晶是一種具有三維光子晶體特性的特殊軟性材料,能夠反射特定波長的光線。這種獨特的性質使它在多個領域中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包括顯示技術、光開關、光學感測器、生物醫學成像,以及非線性光學等。然而,傳統的藍相液晶製造技術晶體生長速度緩慢、晶體尺寸較小等限制,阻礙了它的實際應用。
中山大學研究團隊開發的「反向電致形變」新技術,能在短短數分鐘內製造出面積大且穩定性高的藍相液晶單晶,製造速度比傳統方法快了數十倍。這項突破不僅大幅提升了生產效率,還拓展了藍相液晶的應用範疇。
那麼,這項新技術是如何運作的呢?「反向電致形變」技術首先使用強電場使液晶分子均勻排列。然後通過精心設計的電場驅動過程和適當的溫度控制,在數分鐘內生成具有不同對稱性的藍相液晶單晶。這些晶體包含四方、正交或立方晶系,並具有可調節的晶格參數,且晶體在移除電場後仍能保持穩定狀態。
此創新技術的應用前景十分廣泛。在光學元件領域,它可用於製作濾光系統和非線性雷射調整;在感測技術方面,可應用於生物、化學感測器或智慧型感測器;在光通訊技術上,則可增強對光通訊傳輸訊號的控制。
本次研究團隊的成員除了中山大學外,還包括美國史丹佛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美國賓州州立大學(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美國空軍實驗室(U.S. Air Force Research Laboratory)的專家學者,共同推動這項跨國、跨機構、跨領域的合作。
中山大學研究團隊的這項突破性創新,不僅展現了臺灣在光電科技領域的研究實力,也為全球光電產業的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期待未來的光學與光電設備變得更加小型化、高效能,同時能耗更低,進一步實現綠色科技、節能減碳的目標。
新聞來源
中山新聞(2024年10月21日)。
光子晶體液晶生長速度提升數十倍 中山大學跨國研究綠色光電
。中山新聞。
https://news.nsysu.edu.tw/p/406-1120-342411,r2910.php?Lang=zh-tw
回列表頁
加入收藏
列印
相關推薦
科學月刊 11月號/2024 第659期:外泌體到底是什麼?
特別價
$266
新訂一年方案:《科學月刊》一年12期
售價 $2780
新訂兩年方案:《科學月刊》二年24期
售價 $5300
TOP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
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