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動訊息
- 科學月刊星火相傳計畫
文章專區
2024-08-01改寫生命密碼的剪刀手 CRISPR基因編輯技術
656 期
Author 作者
寒波/科普作家,經營部落格與粉絲頁「盲眼的尼安德塔石器匠」。
生物用DNA承載遺傳訊息,基因改造(genetically modified)也就是人為修改DNA序列。而榮獲2020年諾貝爾化學奬的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就是目前最方便與精確的基因改造方式。
要達到修改基因的目的,首先要辨識目標,再由專門的酵素針對DNA序列下手。理想狀況是能精確地修改目標,又不會影響其他位置。說來簡單,其實很不容易。因為以往被人類利用、能辨識特定序列的酵素無法精準的座落在目標序列,差一個,甚至兩個序列位置,都照樣會下手。然而,CRISPR卻能精準辨識特定的DNA序列,也改變我們對基因改造的想像。
(Adobe Stock)
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的原理
CRISPR原本是指細菌的適應性免疫系統(adaptive immunity)。當細菌被病毒感染後,假如沒有被病毒殺死,就會記錄下此病毒的遺傳訊息,如果下次再碰到相同病毒時,適應後的細菌就能調出資料辨識,並派出酵素將它摧毀。整套過程牽涉多個蛋白質,其中能辨識又摧毀目標的酵素叫作Cas9,給它序列便能找到目標。於是有科學家想到,如果單獨利用Cas9,給它想要修改的序列,不就能準確找到目標嗎?
基因編輯正是由上述想法衍伸的成果:根據想修改的特定基因序列,設計約20個核苷酸(nucleotide)的一段引RNA(gRNA),再和Cas9或具有類似功能的酵素一起打包、注射到細胞核內。
常見作法又可分為兩種。一種比較簡單,只想破壞目標基因,不管序列被如何改變,只要不是原狀都行,那麼辨識並摧毀目標即可。另一種比較複雜,需要去除原有的序列,取代換成新的DNA片段。此方法要設定兩個目標,而且同時送入想被取代的序列,當序列兩端都被切斷,細胞的修理系統急著將斷裂的DNA修復時,便能用準備好的新片段補上。然而,即使目前基因編輯技術已經相當精確,仍然有機會改變目標以外的DNA序列,導致未知效應的風險。所幸隨著技術的進步,目前已有辦法盡量縮小影響,甚至只改變單一核苷酸。
圖一
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有兩種常見作法,一種是直接破壞一處目標基因的序列。另一種是切斷兩處DNA序列,趁亂將想要表達的DNA片段塞入。(資料來源:作者提供)
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的應用
在農業領域,如果我們掌握農作物的整個基因組序列,又知道改變哪些基因有什麼影響,我們便可以透過基因編輯快速地達到植物育種的目的。例如馬鈴薯的褐變問題(氧化反應變成褐色),就有一項研究發現破壞馬鈴薯的Polyphenol Oxidase 2基因後,能順利降低73%的褐變機率。
另外也有一項針對稻米自生苗問題的研究。稻米收割後,遺落的稻穀假如發芽生長,稱為「自生苗」,在下一波稻米種植中如同雜草。我們可以利用除草劑消滅自生苗,但是稻米也會產生抗藥性。此研究修改HIS1抗藥基因的單一核苷酸,使HIS1基因失去功能,成功便能強化抑制稻米自生苗的效果。除了重要的糧食作物外,基改變DNA的操作安全嗎?其實不同用法有不同標準,改造農作物有相標準,人類的基因治療也有它的標準,不能直接相提並論。CRISPR/Cas9基因改造之所以被稱為「基因編輯」正是因為它精準的特質已經是很安全的方式。如今基因組定序相當方便,可以很快檢查它是否影響目標外的位置。目前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也應用於在醫學領域,可見此技術的安全性已受最嚴謹的人體治療肯定。不過任何操作都有失誤的風險,再怎麼安全的方法,每一次應用時仍需要層層把關,從頭避免後續可能的問題。
圖二
利用CRISPR/Cas9破壞相關基因示意圖。圖中為破壞馬鈴薯的氧化酵素基因,讓馬鈴薯不會褐變以及破壞稻米的抗除草劑基因,讓自生苗容易被除草劑消滅。(資料來源:作者提供)
參考文獻
Saini, H. et al. (2023). CRISPR/Cas9-gene editing approaches in plant breeding. GM Crops & Food, 14(1), 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