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專區

2024-08-01概念、趨勢與選擇 我們的碳足跡 656 期

Author 作者 葉欣誠/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永續管理與環境教育研究所教授

Take Home Message
• 碳足跡源自生態足跡概念,現已擴展為衡量所有溫室氣體排放的指標,可應用 於個人、組織和產品。
• 碳足跡可由「活動 × 排放係數=碳排放量」計算;碳盤查需遵循國際標準, 確保結果可測量、可報告、可驗證。
• 為降低個人碳足跡,可使用節能電器、低碳交通、少用高碳食品等。民眾可透 過碳足跡標籤做出環保的選擇,並鼓勵企業減碳。

 

生態足跡與碳足跡的概念緣起

在 1970 年代時,文獻中已經可以看到「環境足跡」(environmental footprint)這樣的說法,用 以說明人為活動對於環境的衝擊,且使用「足跡」 這樣較為具象地描述,讓人們想像某些人類行為 對環境的破壞,類似一位巨人從草原走過後留下的 一個大腳印。1990 年,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的學者(Mathis Wackernagel and William Rees)提出「生態足跡」 (ecological footprint)的概念與框架,運用多個 指標具體描述人類活動對於生態與環境造成的衝擊 (延伸閱讀 1)。過去 30 餘年以來,生態足跡已經 發展成各種倡議與研究架構,也愈來愈多人了解與 運用這「足跡」的概念。
 
生態足跡是針對森林、草原、魚類等自然生態和已 開發的土地環境、能源的使用進行調查,並加權計 算得到的數字,一般若數字大於 1,則表示環境衝 擊已經超過了涵容能力(carrying capacity)。根據 獨立智庫組織「全球足跡網絡」(Global Footprint Network)統計,2022 年的全球生態足跡是 1.71, 代表人類已經超載使用地球。
 
「碳足跡」原來僅是生態足跡中的一個子項目,用 以說明能源使用對地球造成的負擔。然而,隨著氣 候變遷日益嚴重,聯合國、世界各國與企業界對於 碳排放議題的重視程度逐步超越生態議題,「碳足 跡」一詞的意涵也從傳統燃燒化石燃料產生的碳排 放,擴大為與溫室氣體排放相關的各種指標的綜合 概念(延伸閱讀 2)。

 

(Adobe Stock)

 

碳足跡的定義與範圍

現在碳足跡的應用標的可以是個人、企業或產品, 「碳」代表的意義也不僅是二氧化碳(CO2),而 是「二氧化碳當量」(CO2 equivalent, CO2-e), 也就是是《京都議定書》(Kyoto Protocol)所界定 的所有人為溫室氣體(anthropogenic GHGs)排 放,藉由每一種溫室氣體的全球暖化潛勢(global warming potential, GWP)加權之後的總和。二氧 化碳的 GWP 設定為 1,其他比較重要的溫室氣體, 例如甲烷(CH4)、氧化亞氮(N2O)則約分別為 25 與 300。也就是說,一公克的甲烷釋放到大氣 層之後,將造成相當於 25 公克二氧化碳產生的人 為溫室效應;一公克的氧化亞氮的溫室效應就更 高了。
 
除此之外,若干原來在自然環境不存在的溫室氣體 也列入計算的範圍內,包括全氟碳化物(PFCs)、 氫氟碳化物(HFCs)、六氟化硫(SF6)、三氟化 氮(NF3)等。這些人造化學物質的 GWP 介於幾千 與數萬之間,還好排放總量不大,不至於對全球氣 候變遷造成重大衝擊,但仍必須嚴加管制(表一)。

 

表一|溫室氣體與 GWP 的對照表(資料來源:延伸閱讀 3)

溫室氣體種類
AR4(2007)
AR5(2013)
AR6(2021)
二氧化碳(CO2
1
1
1
甲烷(CH4
25
28
27.9
氧化亞氮(N2O)
298
265
273
全氟碳化物(PFCs)
124~1萬4800
1~1萬2400
1~1萬6200
氫氟碳化物(HFCs)
7390~1萬2200
6630~1萬1100
7380~1萬2400
六氟化硫(SF6
2萬2800
2萬3500
2萬5200
三氟化硫(NF3
1萬7200
1萬6100
1萬7400

*《京都議定書》列出的人為溫室氣體與GWP,包括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公告的三次氣候評估報告,AR4~AR6列出的GWP的數值略有不同。

 

溫室氣體排放的分類與範疇

關於碳足跡的概念與應用,還有兩個框架與分類需 要注意,以免造成誤解。其一是溫室氣體的直接排 放與間接排放,另一項則是碳足跡計算的主體或範 疇界定。……【更多內容請閱讀科學月刊第65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