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專區

2024-06-01尋找深海祕寶的方法 水下探測技術面面觀 654 期

Author 作者 劉金源/淡江大學電機工程學系特聘講座教授、海洋及水下科技研究中心主任。

Take Home Message
•因電磁波在水中傳輸距離有限,水下探測任務利用聲納的遠距離傳播特性進行,並透過水中載具將攝影設備帶至探測區域。
•水下文化資產調查是近年來水下探測技術一個重要應用領域,須結合不同探測技術,以保護水下具歷史、文化、考古、科學與藝術價值的遺跡。
•水下探測技術仍在持續發展,例如以水聲層析學分析海水內部結構,或發展深海載人潛艇以探索海洋深處等。

 
地球雖然是以「earth」(意為土、陸地)為名,但地球表面實際上有近71%以上是水,使用「water」、「hydro」(水)似乎更為貼切。浩瀚的海洋是地球水圈的主要部分,充滿著各種生命與資源,而平均深度約3800公尺、最深達1萬1000多公尺的海洋環境更具有多樣的形貌與特徵。在衛星通訊的時代,地球表面已可藉由衛星觀測一覽無遺,但大部分深海內太空(inner space)卻都未經人類探索,尚等待被發掘。
 

水下探測技術的發展歷程

想要知道如何探測海洋,就要先理解海洋環境的特性。組成海洋的海水是十分複雜的化合物,已知海水有92種化學物質和元素,並存在繁多的微生物。而海水平均密度約為1.03公克/立方公分(g/cm3)、比空氣重1000倍以上,每十公尺增加一大氣壓,在深海則可達數百大氣壓。由於可見光(電磁波的特定頻段)只能穿透海表面很薄的一層海水,即便是穿透力最強的綠光和藍光,在清澈的海水中也只能到達200多公尺水深。因此深海內太空是一個黑暗的環境,對水下探測而言,無法使用電磁波(含光)進行遠距離或大範圍的探測,尤其在深海或是混濁的水域,電磁波就無用武之地。
 
既然無法使用光進行目視探測深海環境,那就用利用聲音進行耳聞。聲音(或聲波)是以振動方式傳播,在連續介質(例如空氣、水、一般物質等)中,藉由介質的可壓縮性和慣性將聲能傳離聲源。因此,只要是具有彈性的介質就可傳播聲波,而傳播的速度(聲速)也因介質性質而異。例如在常溫空氣中的聲速約330公尺/秒(m/s);在海水中約1500m/s;在海底玄武岩地殼中約5250m/s。更重要的是,聲波在水中可傳播的距離遠大於電磁波,例如數十赫茲(Hz)的低頻強聲源發射的聲波,在深海聲發聲道(SOFAR channel)中可傳播數百至數千公里。因此在遠距離探測中,聲波已取代電磁波成為水下探測主要的方式,而水中聲學(underwater sound)也成為一門學問。
 
實際上,人們對水中聲音的好奇可以追溯到1490年,當時義大利文藝復興的代表性人物達文西(Leonardo da Vinci)在他的日誌就曾記載:「假如你把船停下來,將一條長管的一端置於水中,另一端置於耳朵,你將可聽到遠方船隻的聲音。」而1826年瑞士物理學家柯拉頓(Daniel Colladon)與法國數學家史特姆(Charles Sturm)合作在瑞士的日內瓦湖(Lake Geneva)以簡易的方法,精確量測到聲音在水中的傳播速度,也是一個重要的成就。此外,1840年代焦耳(James Joule) 發現磁致伸縮效應,以及1880年居里(Pierre Curie)和他的哥哥雅克(Jacques Curie)發現壓電效應(piezoelectric effect)等,都是嘗試利用水中聲音進行探測。
 
以上零星發現或發明,雖然促進了水中聲音的應用,但真正利用在執行水下探測任務其實要到1912年才開始。在鐵達尼號(Titanic)碰到冰山沉沒的隔月,數學家理察森(Lewis Richardson)向英國提出回音測距(echo ranging)設計的專利,可惜他並沒有完成後續計畫。1916年,法籍的 羅斯工程師奇洛斯基(Constantin Chilowsky)與物理學家朗之萬(Paul Langevin)共同研究出電容式發射器(condenser projector),成功地回收到海底反射訊號,以及距離200公尺鐵板的回音,可說是水聲探測的里程碑。
 
隨著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發生,1918年藉由當時新發明的真空管放大器,首次成功接收到距離1500公尺潛水艇的回訊;1935年,聲學探測系統已逐漸成形,而利用聲音作為導航(navigation)和測距(ranging)的裝置也隨之誕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夕,幾乎所有美國艦艇已安裝水聲偵測系統⸺「聲納」(sound navigation and ranging, SONAR),意思是利用聲音作為導航與測距的裝置,也是在此期間,「雷達」(radio detection and ranging, RADAR)一詞逐漸的普遍且廣為人知。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至1989年,也就是40餘年的冷戰期間,水中聲學有很大的進展。主、被動聲納變得更精確,聲源變得更有效率,促使操作頻率逐漸降低,因而增加了探測的距離。再加上電子計算機快速的計算能力,訊號處理方面能力大大增強,因此所能處理的狀況已非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所能比擬。在民間方面,由於探索海洋資源的需求,石油探勘、魚群探測、海底物打撈、海底地形繪測等海上活動日益頻繁,促使水中聲學在民間的應用快速成長,這是水中聲學初次使用於促進民生福祉,也是冷戰結束後水中聲學的應用趨勢。……【更多內容請閱讀科學月刊第65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