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專區

2013-09-01臺灣基礎科學研究近年的發展 525 期

Author 作者 牟中原/演講。洪英愷/整理。

近20年來,臺灣在基礎科學這塊領域中,經由前輩們精心耕耘,建立起屬於臺灣人的經驗,也創造了屬於臺灣人的經濟榮景。但在研究界仍存在了一些問題,是需要大家一起來探討改進的。

各國研發經費與人力比較

我國的研究人數及經費相較於世界主流的歐美國家其實是很高的。從已開發國家中的研發經費和人力比較圖中得知,我們可以發現臺灣已達歐美等國之水準,不管在人力或是經費的投入上,我國都已經到達了極限。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鄰近的韓國這幾年十分積極的投入科技創新,進而帶動了經濟成長,使韓國成為3C大國。

政府科技預算的投入

近年來中央政府科技預算成長趨緩,政府投入研發經費佔我國總投入研發經費比例逐年降低。我們可就南韓、美國、臺灣三國來比較,企業技術研究經費佔最高的是南韓,高等教育基礎研究比例最高的是美國,高等教育的技術發展比例最高的也是南韓,所以我國在這方面仍待加強。

圖一:各國研發經費與人力比較圖。圓圈的面積大小表示研發經費的多寡,研發經費係以購買力平價(PPP)計算,國名後的數字
為(研發經費/ GDP(%),每千就業人口研究人員數(FTE))。其中各國皆以2010 年為主,除加拿大以2010 和2009 年。
(資料來源:Ma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icators, 2012, OECD)

科研體系的問題

在我國科學研究的發展過程中,是有一些問題的,包括了學術評鑑過度重視論文發表,往往沒辦法顧及國家發展和社會需求面的回應,亦缺少了發掘原創性知識等重要科技發展目標。此外,我國跨領域的合作團隊,似乎只建立在金錢上,一旦這層關係結束,團隊間的合作也將終止。若就實際的應用層面來考量,我國的學研和產學之間是有一段距離的,在這樣的大環境下,產學合作無法順利轉化為正面學術評價。而更令我們擔憂的是我國研究資源(經費、人力等)的限制,相對於南韓、新加坡、香港,內部資源持續增加,這將使我們在國際競爭的舞臺中逐漸不利。

科研與天然資源

當然,最近臺灣還是有一些做得比較好的研究,像是甲烷冰,它是甲烷和水的混合物,在500 公尺底下經過高溫高壓下形成,我們可經由反射器測得在臺灣附近海域有尚未開採的甲烷,這些都是我國未來可能有利用價值的天然資源。我國的海洋研究團隊於今年3 月派遣一艘海研五號研究船前往至東沙島附近進行探勘。

他們做了地質環境的建構、觀察生物和水文條件的互動,並勘查了天然氣水合物。研究團隊指出臺灣西南海域天然氣水合物分布面積達5000 平方公里,因此可粗略估計天然氣儲量約有5000~23000 億立方公尺,可供應我國約50~230 年的天然氣使用量。

我國擁有如此龐大的天然資源,政府及相關單位應出面整體規劃。然而目前甲烷冰的相關地質科學、物理、化學特性仍不是很清楚,在國家相關單位中也不太被重視。……【更多內容請閱讀科學月刊第525期】